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资讯 > 媒体之声

《深圳特区报》报道:打通产业链 激活“土特产” 办好乡村事 深圳对口帮扶助力汕头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日期:2023-02-27 14:36字号:    

  一片片农田,诠释着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密码;一个个村庄,映照出乡村振兴带来村容村貌的蝶变;一张张笑脸,展现着增收致富、乡村治理的新气象;一串串脚印,记录着深圳驻村干部踏实勤恳的真心真情真干。

  经过一年半的探索实践,深圳对口帮扶汕头指挥部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逐渐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发挥产业融合乘数效应,打造城乡联动产业集群,拓宽增收致富渠道,把绿水青山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增值收益,让村民腰包鼓起来、生活美起来,笑容多起来。

  ●抓党建引领 筑振兴基石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治理体系。2021年7月,深圳对口帮扶汕头指挥部正式组建。进驻以来,指挥部坚持“1+2”工作思路,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党建引领,一手抓产业,一手抓治理,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操作手册”。帮扶过程中,深圳对口帮扶汕头指挥部启动乡村治理先行示范村创建活动,通过创新“3+1+N”任务体系,即按要求完成党员“包片联户”、开办乡村学堂、美丽家园行动3项乡村治理规定任务,按“一村一品牌”的思路,因地制宜完成1项自选任务,主动谋划开展“N”项创设任务,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治理样板示范,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治理走深走实。

  走进潮阳区河溪镇湖东村,现代化灌溉设备、绿油油的田地、整洁的楼房、干净的村貌吸引了记者目光。白墙上特色农产品的壁画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生动。据深圳对口帮扶汕头驻河溪镇工作队队员,湖东村第一书记冯凌华介绍,工作队在该村推行的是党员包片联户制度。“包片联户”是根据党员居住分布情况,制作党员地图,分区划片明确职责任务,建立党员“包片联户”负责机制,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身份亮出来、服务群众干起来、关键时刻站出来、 先锋形象树起来。

  “在村党员是最了解村民的人,他们以网格化形式开展工作,及时帮大家调解矛盾。同时,包片党员还能将村民想法反馈到村委,让组织了解村民急难愁盼的事情。党员“包片联户”制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员主心骨作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冯凌华说。

  乡村振兴,要夯实“治理有效”这个基础。深圳对口帮扶汕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成立了指挥部党委和工会,加强帮扶队员统一监督管理,开展纪律教育和各类集体活动,进一步增强队员归属感、荣誉感。同时,工作队还不断推进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开展主题党日、“双周计”、队员讲堂等活动,提升帮扶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进驻以来,全体队员干劲十足,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普遍好评和充分信任,其中,3名队员被评为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优秀巾帼队员,1名队员被评为汕头市优秀共产党员。

  乡村振兴,需要过硬的组织领导。村看村,户看户,农民看支部。据了解,为了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力、服务力,指挥部决定新建或改造提升13个镇级党群服务中心,预计今年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安排1600多万元深圳专项资金用于建设隆都镇千年古墟,新建金灶镇农贸综合市场,重建金灶镇水厂,解决周边数万群众买菜、饮水等难题,联系帮扶单位筹集3800多万元,实施74个微实事项目。

  乡村振兴,需要优秀的领航人。工作队进驻以来,开展“头雁领飞”培训班,分批组织13个镇党委书记和镇长、261名村支书赴深圳学习;联合腾讯举办3期“耕耘者振兴计划”培训班,组织汕头180名基层治理骨干参加;发挥驻村第一书记作用,编制责任清单,明确职责任务,帮助所驻村累计争取各类财政资金、专项债资金1.1亿元,谋划项目53个,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近100个。

  从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的第一天起,工作队就杜绝行政化和命令式的工作方式,将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深度融合,开展“四小园”建设、文明户评选、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村民参与村庄规划、土地流转、撂荒地复耕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有效扭转了“干部干、群众看”的局面。

  ●盘产业资源 助致富增收

  广袤的田野上,每一个“土特产”都蕴含着乡村振兴的希望。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最重要的支撑是产业振兴。通过挖掘产品多元价值、做强“金字招牌”、推广平台销售等方式,工作队充分利用当地“土特产”,围绕“产”字下功夫,把充满乡土气息的农产品做成产业,以产业振兴加速农业建设。

  澄海区隆都镇的潮鹏生态养殖场内,一群群憨态可掬的狮头鹅,边迈着摇摇摆摆的步伐,边铆足了劲曲颈高歌。不远处的澄海狮头鹅产业城项目现场,工人们正抓紧施工。这座由深圳援建的产业城将着力打造成以现代化屠宰加工为中心,集养殖存栏、卤鹅制品加工、销售宣传、仓储物流于一体的家禽业现代化示范项目,助力汕头打造百亿元级狮头鹅产业集群。

  潮阳区金灶镇是远近闻名的优质水果产地,春有桑椹,夏有杨梅,秋有油柑,冬有橄榄,荔枝、龙眼、火龙果、葡萄等瓜果更是四季飘香。然而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渐渐地,金灶镇水果产业形成了产量、价格、收益“三低”的局面。为激活当地优质果蔬资源,工作队在此规划建设了一个占地7.6亩、建筑面积超8000平方米的金灶镇东里农贸综合体。“2022年,工作队协助盘活镇属企业金灶镇绿色水果基地,积极推动成立金灶镇水果行业协会,注册金灶鲜果系列商标,建设金灶镇特色果品交易中心和东里农贸综合体,补齐金灶水果产业缺失拼图,完善包装、仓储、物流、销售的产业链条,进一步为水果产业发展赋能。”东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喜鹏说。记者在项目施工现场看到,目前项目已全面动工,预计今年7月交付验收。据悉,东里农贸综合体建成后,将服务周边10多个村、4万多名村民。

  消费帮扶是带动农业产业发展最直接的手段,也是农产品变现最快的方式,更是增收致富最有效的措施。

  南澳坐拥云澳渔港,每当捕捞季节,港口热闹非凡,各种海鱼、海虾、海蟹从码头运往千家万户的餐桌。多年来云澳镇坚持工业不上岛的发展思路,让这片海域有了零污染、纯生态的鲜活标签,这也是工作队坚持消费帮扶促乡村振兴的底气所在。“当前,我们要扩大云澳镇农副产品种养规模,帮助其销售到汕头、深圳,乃至大湾区市场,我们相信云澳的海鲜完全可以出圈。”驻云澳镇工作队队长李广城对发展当地经济信心十足。

  为大力实施消费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驻南澳县后宅镇帮扶工作队结合当地现有电商资源和对口帮扶单位的资源优势,深入开展一系列消费帮扶行动,倚靠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项目背景,助力南澳建设更高标准的智慧型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直播运营中心等,不仅能将防止返贫工作落到实处,还能为当地农商户带来实惠。

  产品被认可,靠的是高品质。在位于后宅镇的深圳消费帮扶产品南澳展销中心,记者看到紫菜、干贝、宅鱿、鱼露、金薯、茶叶等南澳“味道”一应俱全。作为汕头市第一个与深圳合作设立的消费帮扶产品主题馆,这里设置了本地帮扶产业——西山农特产馆,通过团建、旅游等文旅消费形式带动电商公服中心线下销售。在确定和培育特色产业及主打产品后,工作队和当地部门按照标准化分级和商品化销售的要求,开发培育适合电子商务销售的产品规格和系列(全部实现在线销售、在线平台入驻),目前电商公服中心对接产品上行10余个渠道。据南澳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负责人王紫燕介绍,工作队入驻以来,宅鱿、紫菜、饶鱼干等9款特色产品获得“粤港澳优质产品”认定。2022年全年,电商公服中心直接带动农户、企业35家,为5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产品销售额超500万元,年度纳税利税超50万元。

  为避免“帮扶一阵风,人走即茶凉”,工作队以“帮扶+合营”模式,因地制宜打造长效的消费帮扶机制,让企业与当地农商户合营,发挥各自所长。在工作队举荐下,南澳县电商企业成功对接且顺利登上了南方优品、丰农优品、圳帮扶等一批优质电商平台。

  ●强精细治理 谋乡村善治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在乡村治理中,工作队不断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大力推进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积极推行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治理方式,不断提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下长宁村是澄海区莲华镇乡村治理先行示范创建村之一。2022年7月以来,该村与深圳驻莲华镇帮扶工作队,在最初积分管理基础上,把示范村创建的“3+1+N”任务融入“村规民约”,建立以积分制为统领,涵盖“党员包片联户、村民自治、数智乡村、产业发展”为一体的全方位乡村治理新模式,依托“深圳对口帮扶汕头”微信公众号和“粤治美”小程序平台,引导村民线上学习,逐步提高乡村治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目前,该村改造提升了全村15个“四小园”,打造了一个村民议事的“美丽庭院”,拆除违建110处。此外,还举办了2场乡贤议事活动,为电商孵化基地规划出谋划策。2022年,下长宁村试行积分制获评汕头市十大最具人气的基层党建特色品牌之一。

  乡村治理成果不仅体现在村民家门口,还收获在广袤的田野上。走进南澳县云澳镇荖园村,一排排整齐的楼房错落有致,各家门前的杂物摆放整齐。远远看去,绿色的菜地和蓝天交映,仿佛置身于田园风景画中。这个昔日的“问题村”在工作队进驻后,不仅村风民风焕然一新,逾百亩撂荒地也变身成幸福田。

  村民蔡得瑞赤脚走在菜地里,手里拎着水桶给菜苗浇水。见记者来采访,蔡大叔赶忙去水洼处洗掉小腿上的泥巴。“工作队来了之后,我们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教会大家使用先进的农耕技术,帮助我们推行农产品销售,让南澳苦瓜和金薯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乡亲们精气神越来越足。”蔡得瑞高兴地说。

  汕头南澳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去年年初,云澳工作队通过调研发现,全镇有大面积耕地撂荒闲置,便第一时间向当地镇委镇政府汇报,经镇党委研究决定,由工作队牵头相关部门完成全镇撂荒闲置地整治。万事开头难,撂荒地整治复垦并不轻松。为盘活撂荒地,工作队与当地党委政府成立了云澳镇撂荒地复耕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党员包干分片、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在镇政府、工作队、村集体共同协作下,共取得550亩闲置撂荒地展开全面复耕。

  去年,荖园村刚采摘的首批800余斤玉米通过冷链快递发送至深圳后方帮扶单位饭堂,大家吃后纷纷抢下订单,这股热情让村里人吃下了一颗销售“定心丸”。

  潮南区仙城镇土地撂荒问题同样存在,工作队因地制宜,创新模式,用赋能添智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2022年7月7日,仙城镇农业科技示范园举行揭牌仪式,这是仙城镇设立的首个农业科技示范园,也是在撂荒地上新建的农业高产示范园。示范园通过“政府+工作队+高校+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运行,探索低碳环保、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农业发展路径,引进绿色防控技术,为仙城镇开辟一条科技兴农、产业强农、实体富农的新路子。

  “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科技特派员深入种养生产一线,以现场交流方式高效解决农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把良种良法以及抢险防灾的知识带给农民,以科技支撑更好助力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李海波告诉记者。

  记者从指挥部了解到,在实施撂荒闲置地整治“十百千计划”的推动下,目前对口帮扶地区已完成4500多亩撂荒闲置地复耕,为村集体和农户带来收益600多万元,“撂荒地”成功变身“致富田”。

  数说

  协作帮扶成果

  2021年7月起派驻,13家市直部门和13家市属国企,75名干部,帮扶汕头3区1县13个镇261个村(社区)。

  帮扶思路为“1+2”,即“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党建引领;“2”一手抓产业,一手抓治理。其中,党建引领包括开展“头雁领飞”培训,组织13个镇党委书记和镇长,261名村支书到深圳学习。工作队13名队员驻村任“第一书记”,帮助13个镇党群服务改造提升,26家帮扶单位与261个村结对共建。

  对口帮扶三区一县共83户、394人已纳入防返贫监测,开展技能培训53场,3531人参加,解决就业800人,26家帮扶单位实施74个微实事。

  产业发展方面,2022年,1.5亿元专项资金7成投向产业;开展撂荒地整治“十百千计划”,目前,已完成4500亩;举办潮汕美食文化节,签订6000万元年采购协议;组织30多家企业100多个产品申报“圳品”,已有12个获批。

  乡村善治方面,工作队举办3期“耕耘者振兴计划”培训班,组织180名基层干部参训;开展乡村治理先行示范村创建活动,选取26个村,设置“3+1+N”任务体系。

  深圳-汕头深度协作方面,已有12个项目投入运营,总投资达4.35亿元;24个项目在建,计划投资550亿元;22个项目洽谈中,投资预估400亿元;90所中小学校结对,已互派105名教师挂职交流。

  《深圳特区报》2023-2-23 A06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

党政机关标识 |主办单位: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知识产权局) 网站标识码:4403000004 粤ICP备15042059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947号 | 网站地图 - 网站概况 - 版权保护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7010号工商物价大厦办公时间:09:00-12:00,14:00-18:00(工作日) 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简介 信息无障碍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