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资讯 > 媒体之声

《深圳特区报》报道:深圳开创多项全国第一促进高质量发展——我市商事制度改革十周年综述

来源:日期:2023-03-06 10:10字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营商环境的工作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使命,做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商事制度改革,是在市场登记领域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民众之所望,改革之所向。深圳充分发挥特区“敢闯敢试”的精神,于2013年3月1日在全国正式启动商事制度改革,开创国内多项“先河”,激活“一池春水”。深圳第一个以特区立法的形式确定了改革内容,创新采用了统一的商事主体登记规则模式,相关改革内容和统一的登记模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借鉴吸收,直接推动了我国首部统一市场主体登记法规的出台。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先照后证”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企业松绑减负进一步破解“准入不准营”现象、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十年来,一项项改革通过制度创新清除市场壁垒,以许可审批制度改革为起点,通过事前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大幅降低准入门槛,着力构建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有效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建立高效便利公平的准入和退出登记制度

  我市一家创业孵化中心的创业导师曾漫清楚地记得改革前办理商事登记的每个环节:先要和租赁方签订好办公场地租用合同,如果手头没有合适的场地,十天半月也启动不了后面的程序;接着花2天时间上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核准名称;再往银行存入足够的注册资金,如果经营项目需要审批的,还要花很长时间办理审批手续……一路办下来最快都要花15个工作日,慢则要几个月。

  春天的脚步在加快,改革之城深圳的脚步也在加快。2013年3月1日,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拉开帷幕。“新的商事登记制度实施以后,一切都变得简单起来。”曾漫说。

  10年来,商事制度改革的脚步从不停歇。

  持续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2013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实行商事主体资格和许可经营资格相分离,改“先证后照”为“先照后证”,成为前置审批事项最少的城市。率先出台了商事主体行政审批事项权责清单及各部门后续监管办法,涉及全市25个部门129项许可审批项目,构建“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2020年,印发《深圳市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实施方案》,着力解决商事主体取得资格后开展实际业务前面临的办证多、办证难等问题。

  开创注册资本认缴制。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商事主体登记事项,登记时无需提交验资报告,改革推行以来,共有280万户商事主体受惠。

  开展名称自主申报和知名字号保护制度。2015年,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实施商事主体名称自主申报改革。2021年,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商事主体名称登记驰名商标和知名字号保护办法》,将8000多个驰名商标和知名字号纳入主动保护机制。

  创新个体工商户登记制度,促进个体户发展。通过修订特区立法,在全国率先探索个体户自愿登记制度,自然人从事依法无需经有关部门批准的经营活动的,直接办理税务登记即可从事商事经营活动,不视为无照经营。2010年,允许个体户可直接办理经营者变更登记,无需注销后再设立。2022年《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明确了个体户可以办理经营者变更登记。

  有效畅通市场主体退出渠道。2021年全国首创歇业、依职权注销、代位注销等制度,依法破解各类因经营不善而产生的失联、停业等市场主体退出难问题。截至2022年底,共2万余家商事主体通过以上渠道退出市场。

  打造单一线下受理的传统登记方式为线上到线下结合、人工智能互补的一体化登记模式。2013年8月1日率先实现全流程、无纸化网上商事登记模式,实现足不出户就可以取得营业执照。2019年在全国首推“无人工干预智能审批”服务,将商事主体设立审批时限压缩到几十秒。

  建立电子营业执照制度。2013年3月1日特区立法首次明确电子营业执照与纸质营业执照有同等效力,率先在全国建立电子营业执照制度。

  开展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2014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推出一次申报、一门审核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和刻章许可证“四证合一”的登记模式,并拓展到“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整合了14个部门30项涉企证照事项,是当时全国覆盖面最广的证照合一改革。深圳全面推行后的16个月,全国正式推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

  科学监管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张铭博士在美国工作10年,回国后一直从事研发工作,2013年,他创业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但注册一家高科技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手头没有这笔钱。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让张铭看到前路的曙光,当年3月25日,创办的公司成立了。张铭博士说:“改革改善了营商环境,让我们用智慧入股,闯出一条新路。”如今,事业有成的张铭博士创办了博士茶馆,为更多有志创业的博士们提供公益交流服务。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无论是市场“巨鳄”还是“小青蛙”,都有权利来到市场这个平台上公平竞争,深圳吸引众多大企业落户,更催生大批中小微企业,一项项改革,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了深圳“创业之都”的地位。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搭建商事主体全生命周期“一窗通办”平台,打通市场监管、社保、住建、公安、税务、海关、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等业务系统。至今通过平台办理业务118万余笔,为企业节约创业资金2亿多元。

  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商事主体登记及许可审批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全方位系统公示商事主体信息。目前全市有61个部门通过平台订阅信息。创设经营异常名录制度,注重运用信用的监管方式。

  推行统一地址库应用+网格化协同监管破解“虚假地址”。商事登记环节应用统一地址编码,有效解决商事登记随意填报地址、虚构地址等问题。借助全市各个社区网格员力量,通过地址编码系统发送检查任务,对网格内新设立商事主体和无照经营户进行跟踪并推送相关违法行为线索。

  综合施策治理虚假身份登记问题。加大惩处力度,填补了上位法对提交虚假材料、冒用他人住所信息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等手段违法违规代办商事登记业务行为缺乏相关罚则的立法空白。

  创设除名制度。在全国率先创设了除名制度,截至2022年底,深圳累计除名30535户市场主体。

  建成全国领先的社会征信系统。建立公共信用信息“一个平台,一张目录”归集机制,在开展财政性资金资助、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等工作时,信用信息核查已作为必经环节。

  建立商事主体年报制度。2021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探索企业年报和所得税年报“多报合一”。有关做法得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可并在全国推广。

  企业信用风险分类试点工作示范引领。运用先进算法构建信用风险分类“双标签”管理模式,明确主标签40类,副标签60余类,丰富主体信息描述维度,通过“主标签+副标签”对业务进行归类和统计,实现对企业的精准“画像”,并与“双随机、一公开”系统对接,按照企业信用风险综合分数等级,分别设定从2%至50%的抽查比例进行差异化监管,率先在企业年报和公示信息抽查中运用,累计完成对15万户企业的公示信息抽查工作。

  提升大湾区商事登记一体化水平

  推进粤港澳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是让要素流动起来,让规则更好衔接,这需要依赖制度创新。市市场监管局提升大湾区商事登记一体化水平,进行了一系列创新。

  积极推动深港澳企业资格互认。对不涉及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的领域,港澳企业可直接办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并办理银行开户、税务、海关、外汇账户和审批等事项。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对港澳投资者的资质要求、持股比例、行业准入等限制,在更大范围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

  简化深港澳跨境商事登记。推动深港澳三地企业登记注册信息共享,简化港澳企业商事登记公证文书。仅收取香港、澳门企业存续情况、有权签字人等结果信息,不再收取原公证文书中的佐证材料。在深圳商事登记系统内嵌入跨境公证文书查询系统,实现公证文书在线自助查询。截至2022年底,近3万家企业使用简化版公证文书办理相关业务。

  创新“深港澳注册易”服务。委托在港澳的合作银行,为投资者提供深圳商事登记、商务备案等“一站式”服务,减少跑动次数,优化办事体验。登记机关开通“深港澳注册易”绿色通道,提供线上远程辅导、线下即来即办服务。

  商事制度改革要实现众多的突破,改革要敢为天下先,这种魄力从何而来?来自于市市场监管部门决策者深厚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从政经验,来自于广大工作人员的敢于啃硬骨头,勇于迎难而上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的决心。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总局、省局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抢抓“双区”建设、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动商事登记工作再上新台阶。

  《深圳特区报》2023-3-1 A09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

党政机关标识 |主办单位: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知识产权局) 网站标识码:4403000004 粤ICP备15042059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947号 | 网站地图 - 网站概况 - 版权保护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7010号工商物价大厦办公时间:09:00-12:00,14:00-18:00(工作日) 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简介 信息无障碍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