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资讯 > 媒体之声

《深圳特区报》报道:深圳市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盛赞深圳农业科技

来源:日期:2022-05-20 16:24字号:    

  粮食安全是当前中央反复强调的战略问题,对于深圳这个田少人多的城市,抓好粮食安全尤显迫切。如何才能“藏粮于技”。4月中旬的一天下午,8位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来到了位于深圳坪山区的深圳市农业科技促中心试验示范场,只见10余亩的枇杷果园里,果实如金丸般挂满茂密的枝头,阵阵果香扑鼻而来;田地里,颗颗秧苗破土而出,片片苗床绿意盎然,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深圳农业科技的魅力。在这里,代表、委员和市市场监管等政府部门围绕深圳农业科技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展开了深度的讨论,代表、委员们盛赞深圳农业科技,大家认为,深圳虽然农田少,但农业科技很强,要以一流的农业科技提升深圳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水平。

  深圳农业科技促进中心坪山试验示范场占地面积814亩,是深圳市现代农业生物育种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和深圳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核心区之一,在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农业科普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深圳农业科技大有潜力

  市政协委员、优合集团董事长苏杰认为,农业产业链横跨第一二三产业,是真正的三产业联动,涉及仓储、物流、分销、加工、金融、包裹、终端等诸多方面,要依靠科技实现无缝连接,源头可追。市人大代表、罗湖区电商协会会长杨瑞指出,“在关键和特殊时候,吃饱肚子是最重要的事情。”“虽然深圳的基本农田少,但深圳农业科技在先行示范上大有潜力。”市人大代表、海吉星公司党委副书记陈洁认为,深圳约95%的农产品源于市外供应,在建设一流韧性城市的过程中,要加强食品安全供应韧性。深圳食用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供给把控,就需要建立一流的农产品供应链接入系统。市政协委员、茂雄集团董事长杨连成围绕加强海吉星菜篮子小镇的建设、粮食储备建设等方面,指出当前土地规划的迫切性与重要性。他认为,如果解决好用地规划问题,将极大降低企业管理、检测、时间等成本,真正实现深圳粮食和食用农产品安全储备。

  用农业科技实现全链条食品安全保障

  肖幼美:“深圳在自身仅有的少量耕地上进行科技研发与种子优选,为的不是自身最后的量产,而是将技术与先进种子辐射到域外,促进全国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她谈到,深圳食品安全最大的风险是输入性风险,政府不仅要利用高比例的检测保障食品安全,还要通过将先进技术与优质种子辐射域外,最终回馈深圳本地的方式来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食品安全保障。

  市人大代表、钱大妈公司副总裁袁贵华结合疫情期间出现的食品保供稳价问题,指出当前很多大型生鲜电商的中转仓都位于东莞,疫情导致的封仓问题使得深圳保供十分被动。袁贵华建议,为农产品流通零售行业建立专门仓储区域,优化本土农产品物流运输结构。此外,他认为预制菜具有提升农产品经济价值的作用,希望市场监管部门关注预制菜食品安全生产,建立深圳预制菜生产、销售标准并加强监督管理。

  市政协常委、金晋集团董事长周南认为,“圳品”是深圳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的重要成果。“圳品”是高质量食品的代名词,但当前的影响力有限。他建议加大“圳品”的推广力度,利用展会等各类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圳品”推广活动,扩大圳品的知名度和市民知晓率,“确保安全工作做到实处,同时传承优质农产品。”

  用科技推动深圳10万亩农业用地高质量发展

  “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城市在农业方面也要示范担当,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把深圳10万亩农业用地盘活用好。”市政协委员、光明区时尚生态谷董事长马庆成建议,深圳应该加强农业科技运用,高效利用现有农业用地,为深圳百姓提供高质量的蔬菜和农产品供给。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莫熙玲,市市场监管局农业处(农管处)处长钟鑫,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主任陈子晟感谢代表委员的热情参与和积极建言,希望代表委员们继续关注和支持深圳农业科技的发展、支持和推动深圳农业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建设。

  深圳国际食品谷智核项目建议书获批准

  深圳国际农业食品创新中心进入政府投资建设程序

  近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收到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复函,正式赋予深圳国际农业食品创新中心项目代码,标志着深圳国际农业食品创新中心项目建议书已批复,进入政府投资建设程序。

  据悉,深圳国际农业食品创新中心由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所属事业单位深圳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具体负责筹建,采用“IPMT(项目建设联合管理团队)+EPC(设计、采购、施工工程总承包)+监理”的建设管理模式,IPMT由深圳市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所等相关单位共同组成,项目委托市建筑工务署建设。项目选址深圳市大鹏新区鹏城社区磨勾龙一路北端,总占地面积为3.3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

  该项目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站位,围绕食品消费端、流通端、生产端3大产业环节,着力打造食品安全研究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绿色保鲜研究中心、农产品质量大数据研究中心、食品智能制造研究中心和高品质育种研究中心等6个研究中心,建立农业食品成果孵化平台、大湾区食品参考实验室技术支撑平台、国际食品政策智库专家咨询平台等3个公共平台,服务传统农业食品、食品原料、现代食品装备制造、现代种业、新资源及海洋食品、食品智慧供应链、食品质量与安全、个性化食品与精准营养、智慧农业与食品、健康营养管理与咨询等10大重点产业。

  建设深圳国际农业食品创新中心,是贯彻落实国家食品安全战略、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提升深圳市农业和食品领域原始创新能力,推动农业食品科技变革、消费结构变革、健康产业变革,更好服务保障超大型城市农业食品产业发展和食品安全,推动农业食品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堂一刊”丰富农业科技阵地

  “农促大讲堂”系列讲座每月一讲

  农业科技是深圳农业的一张靓丽名片。如何让名片广为人知,越来越有知名度,需要常设的平台去维持农业科技的温度,增强交流合作与提高的平台。记者了解到《深圳农业科技》双月刊杂志和“农促大讲堂”就是深圳农业科技促进中心的两大常设平台。

  《深圳农业科技》(双月刊)创刊于2012年,迄今已出版57期。今年以来,中心组织开展了期刊改版工作,广泛发动相关高校科研院所、涉农企事业单位积极投稿,优化整合栏目,以“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传递前沿信息,引领行业发展,服务农业生产”为办刊宗旨,汇聚国际国内领先的农业科技成果,重点聚焦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的展示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应用,全面展示我市农业科技领域成果和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风采。

  深圳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主任陈子晟表示,中心将抢抓我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的“双区驱动”重大历史发展机遇,通过《深圳农业科技》等载体,为全市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促进贡献智慧和力量。

  为搭建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的窗口,精准对接深圳农业科技发展所需,凸显深圳先行示范的使命担当,“农促大讲堂”系列讲座于2月25日正式拉开帷幕。

  “农促大讲堂”是市农促中心打造的农业科技交流合作平台。旨在汇聚农业行业群英,挖掘科技潜力。对内以促进交流、拓宽视野、提升科技竞争“软实力”、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为目的,对外通过邀请行业领军人物授课,优选聚合农业产学研中的代表力量,活跃创新思维,为深圳农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农促大讲堂”第一讲由农促中心种业科技促进部牵头组织,邀请了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杨雅生博士主讲。

  3月30日,“农促大讲堂”第二讲主题是“农业植物新品种实践”。由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处长、研究员、作物学博士陈红主讲。4月26日,“农促大讲堂”第三讲主题是“地方标准制定的几点体会”。“农促大讲堂”后续将坚持每月一讲,长期办好办出影响力。

  《深圳特区报》 2022-5-20 A06版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

党政机关标识 |主办单位: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知识产权局) 网站标识码:4403000004 粤ICP备15042059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947号 | 网站地图 - 网站概况 - 版权保护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7010号工商物价大厦办公时间:09:00-12:00,14:00-18:00(工作日) 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简介 信息无障碍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