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及总结

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2014年度总结及2015年工作计划

来源:日期:2015-04-20 00:00字号:    

  一、扎实推进机构及监管方式改革,圆满完成2014年各项任务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各上级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委围绕“三化一平台”改革主攻方向,扎实推进新一轮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着力打造“深圳质量”“深圳标准”,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绩。

  (一)继续推进大市场大质量监管体制改革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重点改革项目取得新突破

  继续推进大市场大质量监管体制改革。2014年,深圳继续深化大市场大质量监管体制改革,组建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质量管理局、市知识产权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0月27日,市编委印发大“三定”方案,进一步融合原市场监管部门和药品监管部门的队伍优势、专业优势和技术优势,解决了2009年大部制改革以来困扰市场监管部门的一些难点问题,构建了“大市场、大监管、大标准、大质量”的“四大”职能体系,进一步明晰和提升了我委服务中心工作的职能地位,为大市场大质量监管奠定了基础。改革的过渡期内,在委党组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全系统团结一致,各项工作稳步开展,做到了人心不散、队伍不乱、干劲不减、工作不断。

  深化商事登记制度后续改革。一是继续简政放权,优化窗口服务。在全国率先推出全流程、全业务、无纸化网上商事登记、“四证(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刻章许可证)合一”等改革措施,提高登记效率,节约行政资源, 扩大受惠范围,降低办事成本,为全国行政审批方式方法创新起到积极示范作用,中编办专程赴深调研“四证合一”做法。二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施商事主体年度报告、经营异常名录管理、信息公示和公示信息抽查等制度,开发并使用相关的网络信息平台;以邮寄专用信函方式,启动对新设立登记、变更地址的商事主体住所或经营场所的联系,目前载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商事主体有21万多户;以全流程网上提交的方式,在全国率先启动商事主体年报工作,已提交年报的商事主体73.35万户;以随机抽查的方式,委托专业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对4.3万多家实施认缴制的有限责任公司,按照1%的比例,进行注册资本实缴备案情况的监督抽查;全市出台129项行政审批事项的权责清单和后续监管办法,初步构建起权责一致、协同共治的后续监管体系。三是不断完善商事主体登记及许可审批信用信息公示平台,进一步扩大平台覆盖范围,在全国首次实现商事主体登记许可和监管信用信息跨部门跨层级共享、互动和公示,为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建立部门监管联动机制、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夯实基础。

  宽进严管持续激发社会创业创富活力。据统计,2014年新登记商事主体45.9万户,同比增长25.8%。 截至2014年12月31日,深圳市累计实有商事主体174.33万户(包含分支机构。其中企业86.22万户,个体户88.11万户),同比增长35%。按1500万常住人口计算,我市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116.2户,居全国首位。

  推动深圳率先迈入“质量时代”。一是创新“大质量”理念,积极推进《深圳经济特区质量条例》立法。二是在产品、工程、服务、环境四大领域,率先开展深圳质量指数的研究和建设,推动质量发展的量化评价。三是广泛开展以城市质量精神为主题的宣传,全年在各类媒体宣传报道1400余篇,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专程来深采访。四是“市长质量奖”引导企业提升质量效果突出,质量考核机制不断完善。五是“深圳品牌”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不断提速,“南山手机”通过验收,“龙岗眼镜”“大浪服装”获准创建。

  “深圳质量”影响力,在全国范围不断扩大。2014年9月,首届中国质量大会在北京召开,李克强总理出席会议并作“中国进入质量时代”的讲话。深圳作为唯一的城市代表和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代表,许勤市长介绍了建设“深圳质量”的做法和成效,得到国务院和质检总局领导的充分肯定。

  最近,质检总局又在深圳召开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现场会,深圳打造大质量大标准的做法和经验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肯定。

  成功建立“深圳标准”体系框架。推动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深圳经济特区标准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打造深圳标准构建质量发展新优势的指导意见》以及《行动计划》,共同构筑起完善的制度体系,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大质量大标准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至2014年,我市共组建13家产业标准联盟,有45家国际、国内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相关机构落户我市,国标委批准我市成为全国首批开展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试点省市,我市企业在国际国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得到显著增强,实质性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能力不断提升。全年我市企业参与研制国际国内标准项492项,其中国际标准142项、国内标准350项,在国内大中城市中继续领先,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加大力度,锐意改革,监管执法工作迈上新台阶

  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出台《关于推进大市场监管职能转变及监管方式创新的意见》,明确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提出要以法治监管为前提,以信用监管为突破口,以风险管理、随机抽查等为主要手段,以信息技术、检测技术为重要支撑,形成多位一体的新型监管模式。重点推进大数据监管,起草推进大市场大数据监管工作方案,拟在市场监管、食品药品监管和消费维权三个领域试点。

  执法办案连出重拳。一是新设立市市场稽查局,进一步整合执法办案资源。二是探索技术执法初见成效,运用二甲醚快速检测设备有效查处液化石油气掺混二甲醚违法行为,使用甲醛分析仪促进建材家具行业规范。三是完善项目式执法模式,健全市区两级规范打击无合法来源进口商品工作机制,在全系统部署开展1-9号项目式专项执法行动,涵盖特种设备、消费者权益保护、打击制假售假、食品、质量、清无、不正当竞争、网络侵权假冒等重点领域。

  全年全系统立案20,735宗,移送公安案件455宗,到位罚没款6,183.14万元,市场监管类别案件的立案数和移送公安案件数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公平竞争领域,配合工商总局查办微软反垄断案件,着力维护国家利益;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专利、商标、版权三类案件办案力度和质量不断提升,成功查办了“快播”侵权案,开出2.6亿元巨额罚单,震动全国业界。

  顺势而为推进社会共治。一是顺应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参与大市场大质量监管的意愿,推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产业链各环节主体相互监督。二是在罗湖区推动多家酒店、批发市场建立检测室自行快检,建立阳光厨房让消费者参与监督,实现餐饮企业信誉、消费者满意度、食品安全水平的多方共赢。三是由市药师协会开展全市“十佳药师”评选,出台《深圳市药品流通行业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加强行业自律建设。四是积极搭建消费维权共治平台,充分运用市消委会律师志愿团、维权义工队等志愿者队伍,在处理重大疑难消费纠纷、点评霸王条款、公益诉讼研讨、消费宣传教育等方面发挥社会各界力量的作用,继续完善消费维权诉调对接机制,构筑消费维权社会化网络体系。

  (三)创新方式,积极探索,服务经济社会建设能力达到新水平

  电子商务可信交易环境建设结出硕果。围绕互联网发展做好监管工作,扎实开展电子商务监管, 维护网络交易市场秩序。以电子商务监管平台为核心的、有深圳特色的“以网管网”模式基本形成。 工商总局总结我委电子商务可信交易环境建设试点工作经验,印发《电子商务可信交易环境建设标准规范指引》,正式在全国推广深圳模式。我委圆满完成全国人大《电子商务可信交易环境》等三个电子商务法立法课题的调研工作,并获邀在全国人大立法工作会议上介绍深圳经验,得到全国人大领导高度评价。

  知识产权运用水平稳步提升。一是知识产权与标准化战略深入实施,新出台《深圳市专利联盟管理办法》,鼓励专利联盟向标准联盟发展,在企业内部推动建立研发标准化同步机制。二是积极开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国家标准推广工作,确定37家贯标试点企业,其中15家已完成贯标流程。三是知识产权运营机构蓬勃发展,知识产权运营水平有效提升。其中,福田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已成功引进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等多家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四是专利代办处积极推进服务创新主体、服务产业发展、服务宏观管理“三个服务”,得到国家专利局肯定。NPE等研究报告引起上级重视。

  2014年,深圳市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1,646件,同比增长15.9%,继续居全国各大中城市之首,占申请总量的48.5%,实现十一连冠;有效发明专利突破7万件,居全国各大中城市第二,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6.7件,居全国各大中城市首位;全市商标有效注册量28.4万多件。

  推动创新商品市场管理和广告市场发展模式。起草专题调研报告,推动改革我市商品市场发展和管理模式,报告获许勤市长等市领导批示,正在推进相关特区法规的“立、废、改”。研究出台《深圳广告业发展现状研究报告》,全市广告经营额连续两年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深圳国家广告产业园建设“一园两区”发展模式获工商总局肯定,在第43届世界广告大会上介绍了经验。园区运营成效初显,以点带面推动了全市广告产业发展。

  助力前海开发建设提速增效。我委与前海管理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双方签订了加强信息共享和信用监管合作的备忘录,率先派出工作组进驻前海E站通服务中心,在支持前海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截至2014年12月31日,前海注册企业已达到19,714户,注册资本突破6,200亿元,其中金融企业占比超过60%。我委在本轮机构改革中专设前海发展促进处,实现服务前海发展常态化。

  公共技术平台服务能力持续增强。一是市标准院的深圳市物联网标准与知识产权平台完成验收,深圳市场准入技术措施信息平台获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二等奖。二是市检测院筹建的国家体育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获批,积极推进国家城市能源数据计量中心筹建工作。三是市特检院完成了特种设备及安全部件检验检测21.1万台次,10余项自主研发设备投入使用。四是市药检所积极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和技术服务质量,深圳生物医药安全检测评价平台、深圳医疗器械产品检测公共服务平台通过验收。

  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手段专业规范。会同市发改委制定了《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核查机构及核查员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我市工业企业的碳排放量化和核查的技术要求;组织核查机构完成了全市635家管控单位2013年的碳排放数据核查,对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计量检查,促进环境友好型、能源节约型城市建设。

  (四)整规并举,协同共治,食品药品安全严管成为新常态

  严格执行“四严”要求。一是严准入。2014年,共发放食品三环节许可证35,812张,累计培训考核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15.79万名,数量全国领先;食品许可标准化、绩效管理双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出台食品流通、餐饮服务两类许可的标准化业务手册和办事指南,许可质量和效能得到明显提升;组织495家获证食品生产企业开展实验室比对检验,推动企业提高检验水平。二是严检测。严格把控主渠道食品安全,以问题为导向加强监督抽查工作。全年我市共在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三个环节展开日常监督抽检食品及原料41,949批次,合格40,690批次;全市各级农检机构抽检食用农产品50.47万批次(含定性的快速筛查),其中我委开展的食用农产品各类抽检共40,410批次(含定量检测8,481批次,检测合格7,920批次);完成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8,875批次,同比增加11%,其中药品评价性抽样合格率99%以上,抽检不合格食品药品全部依法处理。三是严执法、严惩处。开展“清雷”“清水”“打四非”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完善“两法”衔接机制。2014年全系统共立案查处食品类违法案件8,069宗,同比增长69.5%;移送司法机关213宗,同比增长195.8%;查处药品案件753宗。

  创新监管模式推进重点项目。一是扎实推进食品药品安全重大民生工程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成为市政府十二大民生工程之一,大胆改革传统的基地保障模式,扩大开放深圳的食品、食用农产品市场,建立更高更严的“深圳标准”,以市场力量推动深圳成为食品药品安全的高地。二是深入实施“黑名单”制度,25家商事主体和54名负责人(经营者)被列入食品安全黑名单,11家失信药店、69家严重失信药店和22名违法药师被列入药品安全黑名单。三是开展食品行业潜规则研究,锁定湿面条、干制水产品非法添加等潜规则并实施专项打击。四是启动国家发改委农产品监管与追溯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项目,利用物联网技术,及时记录生猪、蔬菜等重点农产品关键质量控制环节追溯信息,建立与企业共治的农产品监管服务保障平台。

  形成各方协同共治合力。一是充分发挥市食安办综合协调作用,组织成员单位开展打击私宰、“三打两整治”等专项整治;出台《深圳市食品安全考核评价办法(试行)》,落实地方政府食品安全责任。二是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与宣传教育,开展特色专题宣传教育活动,继续提升社会食品安全意识和科学认识水平;围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集中梳理并及时解决市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根据市纠风办抽样调查的结果,市民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较2013年提升了10到15个百分点。三是与社会工作者协会合作推进社区药品安全服务网建设,为社区提供及时到位的药品安全服务。2014年,我市新建成3家省级食品安全示范街和122家省级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南山区获评全省首个“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示范区”,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五)多管齐下,连出重拳,保民生保安全取得新成效

  全力保障特种设备安全形式平稳。一是全面实施电梯安全监管方式改革,制定电梯运行监测系统技术规范、电梯安全评估规程,推动老旧电梯更新改造。二是与市公安消防支队合作提升消防人员困梯救援技能,推出电梯事故险统保项目,已有44,731台电梯投保。三是制作三维动漫电梯安全教育片,主角“电梯小卫士”获全国安全生产卡通形象创意大赛第四名;开展“百万学生安全乘梯”宣传教育活动,组织液氨泄露应急演练大型观摩活动。四是强化监察执法力度,开展气瓶、液氨、快开门容器、移动式容器、电梯等领域隐患的专项整治工作。全年罚没款850.38万元,同比去年增长787.9%,各类特种设备定检率均高于98%,其中电梯定检率达99.7%,特种设备安全形势平稳。

  加强价格、计量等民生领域监管。一是组织市场价格、教育收费、涉企收费等9项专项检查,有效维护市场价格秩序,促进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全年全系统共立案办理价格违法案件1,468宗,退还用户金额157.15万元,没收违法所得406.6万元,罚款284.01万元,上缴财政690.61万元,经济制裁总金额847.76万元;查办积分入户人才引进代理服务收费不执行政府定价案,获市领导多次批示并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作专题通报。二是加强公共财政支付的民生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开展出租车计价器监督检查、民用“三表”(水表、电能表、燃气表)计量监督检查,加大对机动车安检机构、石化企业的计量监督检查。三是针对学生用品、玩具移动电源组织13次产品质量专项抽查,全年抽查全市848家企业生产销售的1608批次样品,抽检油品420批次,检查全市CCC及有机产品认证企业225家、管理体系认证企业100家。

  加大消费维权服务力度。贯彻落实新《消法》,建立全市消费维权协调机制,指导开展消费维权五个重点领域监管执法;构建社会化消费维权服务体系,完善维权义工团队,运用消费调查、商品比较试验、约谈商家、法律评议、发布消费警示和消费指引等方式,推动流量资费、智能手机预置软件、预付消费、汽车售后等消费热点问题的解决。

  2014年,全系统共处理咨询举报投诉信息115.42万件,热线电话人工接通率81.74%,咨询直接答复率95.83%,人日均接听登记135件;市、区消委会共处理投诉5万余宗,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000余万;市场监管各部门和消委会转消费者权益服务站处理投诉1.94万件、占投诉登记量的23%,监督指导服务站在一线直接受理处理投诉523.38万件,和解率97.8%。

  合同监管创新效果突出。以特区立法推动合同监管机制创新,组织对多个行业格式合同“霸王条款”整治,银行业、电信业合同格式条款专项整治案件数量位列全省第一。在专项整治中,重点规范总部设在深圳的行业企业格式合同文本,成果惠及全国消费者。《深圳市网络交易合同规则》填补国内网络交易合同监管单项立法上的空白,受到国家、省、市的肯定。

  抓好“清无”“打传”及安全生产。一是建立健全与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相配套,疏导有力、职责明晰、协同共治的“清无”新机制,与市公安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无照网吧查处打击联系工作机制的通知》,全年共查处无照经营5919户,罚没520.57万元,疏导办照10.09万户,告知相关许可审批部门无证经营监管线索2475条。二是创建国家无传销城市工作进展顺利,基层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直销行业更加规范,各项打传工作取得明显成绩,全市未发生规模性或聚集性的传销活动和传销引发的不稳定事件。三是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八打八治”专项行动、“安全生产月”,强化安全隐患源头治理,加强单位内部安全检查,营造安全生产良好氛围。“平安市场”建设工作获市综治委高度肯定。

  (六)聚焦法治,关注基层,队伍建设呈现新气象

  系统推进法治建设。一是完成我委行政职权事项权责清单的清理工作,厘清了我委的职权“家底”,通过公开晒权,把职权背后的责任、义务和社会监督统一起来。二是配套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对我委19项行政审批事项逐一制定后续监管办法,推动全市性商事登记改革后续监管相关工作方案的出台,制定我委撤销行政许可案件办理程序规定,解决我委系统行政许可撤销无法可依的难题。三是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解决集中申诉、食品监管、信息公开等长期困扰基层的深层次问题。全年出台集中申诉指导意见1382条,对信息公开的“形式”与“方式”、批量申请的统一答复等问题作出认定,推进基层规范履职。四是面对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数量逐年大幅上升的挑战,克服困难、积极应对,争取有利裁判。五是普法和法治建设成果不断体现,“12.4”全国首个宪法宣传日活动项目丰富,特色突出,法治宣传有效传递“正能量”,我委法治形象得到多方肯定。

  加强干部培训和绩效管理,提升队伍的战斗力和执行力。一是举办强化基层履职培训班,分两期轮训全系统基层监管科所长,委、局领导针对基层履职薄弱点开班授课。二是继续采取综合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深化与国内知名大学合作,不断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培训效果。三是绩效管理“保持优势、克服短板”,总体成绩较好,白皮书任务完成情况、行政审批、行政执法效能稳居全市前列,往年落后指标进步显著,信息安全、政务信息共享等指标成绩排名大幅提升。队伍建设成效突出,注册分局获得广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

  信息化实现强力支撑。一是全流程无纸化网上商事登记、商事主体年报系统投入使用,利用信息化技术深入推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二是积极稳妥推进金信工程项目建设,完善项目管理机制,信息化整合有序推进,信息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信息化引领业务改革创新及对市场监管工作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二、贯彻“大市场、大监管、大标准、大质量”理念,全面推进2015年工作

  (一)打造深圳标准构建深圳质量发展新优势,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先锋城宏伟蓝图

  一是全面打造“深圳标准”。以“深圳标准”作为工作新的抓手,以标准提升质量、铸就品牌、树立信誉、拓展市场。包括建立打造深圳标准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完善打造深圳标准政策体系,探索建立深圳标准制定机制,建立社会团体标准的良好行为规范和评价机制等。二是深入推进“深圳质量”建设。推进质量立法工作,扎实推进深圳质量指数建设,修订完善市长质量奖评审标准、管理办法,持续建设多元化质量服务体系,壮大质量高端人才队伍等。三是促进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机构试点工作,加强专利分析预警,推进专利联盟建设,实施专利导航工程,深入推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工作,积极引进国家主管部门和国际组织的知识产权资源,为企业提供优质和高端的知识产权服务,加强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继续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执法“护航”专项行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行动等。四是加快推进全市广告业发展。培育一批具有我市特色的广告项目取得国家专项资金扶持。继续以开展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狠抓园区运营效益与集聚带动作用,促进全市广告业发展。五是采取多种形式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四证合一”“全流程无纸化网上商事登记”模式,扩大适用范围,提升服务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完善标准技术、计量检测、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农产品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六是加大服务前海力度。与前海管理局在改革创新、企业注册、信息共享等方面继续深化合作交流,加快推动前海开发建设。

  (二)全面深化改革,运用大数据思维,推进大市场监管职能转变和监管方式创新

  一是强化维护公平竞争的理念,继续深化商事登记制度后续改革,推出企业名称登记改革,试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登记制,在“四证合一”的基础上争取“一照一号”试点等。二是发挥大市场大质量监管体制优势,不断强化食品药品安全重点监管效能。按照市政府十二大民生工程总体部署,统筹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民生工程,系统推进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和监管能力提升工程、食用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保障工程、社区药品安全服务网建设工程3个子工程建设等。三是加强风险监测分析,完善民生领域和安全领域日常监管。建立健全对特种设备、产品商品质量、无证无照经营、传销等安全风险较高的重点领域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风险监测预警、跟踪应对、联防联控等机制等。四是完善维权工作机制,保障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消费环境。在市一级层面,推动完善全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协调机制。加强消费者研究和素质教育,有针对性地策划相关宣传活动。依据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在重点领域查处一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件,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消费环境。五是完善互联网市场监管模式。推进依法管网,加强对微信等新业态的行政指导,探索电子商务政策法规创新,积极参与全国人大电子商务立法工作。开展电子商务标准研制和推广等。六是建立和完善集中执法办案体系。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统一执法办案制度,对全系统案件实行统一管理,规范自由裁量权,加强执法监督和案件信息公开,推进执法绩效管理和考核,修订行政执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项目式执法模式,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查办大要案等。

  (三)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强化“大市场、大监管、大标准、大质量”依法监管履职体系

  一是完成后续机构改革,完善内部运行机制。重点建立设立与准入、许可与审核、服务与监管三方面的工作规范,科学界定政府与市场、我委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权责边界,继续完善大市场、大质量的协同善治机制体制。二是强化基层监管履职能力建设,夯实我委监管履职的基础。围绕科学的全面覆盖、到位的重点监管、有效的随机抽查等基层监管三大要求,进一步完善基层监管工作规范和工作标准,建立全面覆盖监管对象基础上的随机抽查规则、监管权责清单基础上的综合监管规则、风险分析基础上的重点监管规则等三套规则,健全在大数据监管和信用监管基础上的基层日常监管制度。三是加快全面推进法治建设,为我委依法监管履职提供坚实保障。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一流法治城市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全面提高我委依法履职能力。牢固树立“法治是市场秩序的基石”这一核心理念,坚持用法治的思维规划市场监管路径,用法治的手段破解监管难题。

  (四)围绕四个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队,提升大市场大质量监管队伍的执行力和战斗力

  一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员干部队伍思想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有关规定,加大党员的教育管理力度,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党员的宗旨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提高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深入贯彻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要求,实现纪律作风明察暗访常态化,坚持不懈纠正“四风”,强化执纪监督问责,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严厉查处违纪违法行为。三是加强机关活力建设。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

党政机关标识 |主办单位: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知识产权局) 网站标识码:4403000004 粤ICP备15042059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947号 | 网站地图 - 网站概况 - 版权保护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7010号工商物价大厦办公时间:09:00-12:00,14:00-18:00(工作日) 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简介 信息无障碍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