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及总结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

来源:日期:2020-03-13 00:00字号:    

  一、2019年工作情况

  2019年,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开展“标准建设年”和“作风建设年”活动,全面履职尽责,取得了显著成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营商环境改革成效显著

  ——企业开办退出更加便利。升级“开办企业一窗通”服务平台,开办企业商事登记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推出“秒批”服务,个体户设立、注销以及自然人有限公司设立申请符合条件即时审批通过。推出深港通、深澳通“注册易”服务,实现足不出港澳,一站式注册深圳企业。联合税务、社保等部门建立“企业简易注销一窗通”平台,企业注销最快1个工作日内办结。在全市推广运用统一地址库开展商事登记,有效解决虚构地址问题。全市新登记商事主体50.5万户,累计实有商事主体达327.7万户。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251.6户,总量和创业密度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

  ——行政审批服务更加高效。整合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工业产品等行政审批服务,推进构建“大审批”体系。实现即来即办事项82项、“不见面审批”事项102项、“秒批”事项14项,推出“一件事一次办”场景式主题服务18项。食品经营许可“申请人承诺制”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动产抵押登记改革积极推进,登记业务下放辖区局办理。在全国率先实施商事主体滚动年报改革试点,创新建立市场监管联系人制度,年报质量大幅提高。手机查档改革再次入选中国政府网“互联网+政务服务”典型案例。药品零售许可改革先进经验在全省推广。

  ——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有力。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行政临时禁令、技术调查官制度有效建立,与32个部门建立知识产权领域失信联合惩戒机制。首批8家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入驻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调解队伍顺利组建,“一站式”协同保护平台启动运行。推动在无人机、机器人等领域新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62家(累计76家),建立保护工作站联盟,有效对接企业维权需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检验鉴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试点,电商专利侵权案件实现24小时内判定。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查处侵权案件1608件,同比增长31.37%。

  ——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质量有效提升。出台实施打造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工作方案。修订完善知识产权专项资金政策,共资助奖励企业1.3万家,金额达6.86亿元。出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专利保险扶持政策,专利权质押登记金额达27.9亿元,专利投保保障金额达30亿元。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深圳首个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在深交所正式挂牌。2019年1-12月,全市专利申请量26.15万件、授权量16.66万件,同比增长14.39%和16.84%。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7.4万件、授权量2.3万件,同比增长17.99%和20.50%;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4万件,占全省申请总量的70.9%,连续16年居全国第一。全年商标注册量同比增长42.48%,全市累计有效注册商标量同比增长47.38%。获中国专利金奖5项、广东专利金奖9项。

  ——清费减负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加强医疗、教育、金融、房地产等领域涉企收费检查,有效规范涉企收费行为。组织开展全市转供电环节电价整治,督促816家转供电主体退费5902万元,惠及终端用户8.2万户。开展中资银行收费和进出口环节收费专项检查,督促退还多收价款1679万元。制定计量器具强制检定管理制度,落实计量器具检定和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检测费用减免政策,共减免企业相关费用近3亿元。

  (二)市场竞争秩序更加规范

  ——执法稽查工作成效明显。加大执法力度,全年立案1.96万宗、结案1.72万宗,罚没款2.52亿元,移送公安210宗。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联合整治成效突出,共立案140宗,总案值超25亿元,占全省80%。圆满完成了文博会、高交会等重大展会现场执法保障工作。加快智慧执法办案、涉案物品管理系统建设,完善重大执法活动统一指挥、智能调度机制。“云上稽查”获2019年中国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

  ——大要案查办力度有效加大。查办了《流浪地球》网络侵权案、无合法来源燕窝案、声牙盒子案等一批大要案件,打击商标侵权“有为行动”获总局甘霖副局长批示肯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深入,共摸排涉恶涉乱线索587条,移送公安280条,联合公安打掉团伙17个、窝点41个,抓获犯罪嫌疑人469人。

  ——公平竞争审查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深入推进。严格执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审查市、区政府及各部门文件264份,开展第三方审查评估,有效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相关规定。严厉打击市场混淆、虚假宣传、侵犯商业秘密等不正当竞争违法行为,查处了近年来全省系统首宗侵犯他人商业秘密案。

  ——消费维权水平进一步提升。制定实施促进消费35条举措。首次发布各区消费环境指数及重点行业指数。推进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对8752家企业开展消费评价指数测评、绘制指数地图,有效引导消费,倒逼企业优化服务。建立“比较试验+团体标准+标准实施+社会监督”维权新模式。与香港、澳门消委会建立异地消费维权合作机制,促进大湾区消费维权一体化。全年处理消费纠纷34.51万件,同比增长13%。

  ——重点领域市场监管更加有力。深入推进限塑专项整治,大力推广使用塑料购物袋替代品,查处限塑违法案件367宗。与阿里巴巴、苏宁易购建立政企协作监管机制,针对重点产品、重点时段组织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查处网络违法案件2704宗。全国互联网广告监测(深圳)中心获批建设,全年查处违法广告案件2400件,同比增加55%,罚没2680万元。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圆满达标,社会信用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三)民生安全更有保障

  ——食品安全战略实施步伐加快。近1.2万家200平方米以上餐饮单位和2600多家学校食堂全面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建成“熟食中心”14家,升级改造农贸市场85家,全市公办学校食堂A级率达到100%。“一街一车一室一中心一基地”作用有效发挥,完成快检160万批次,开展各类科普活动3700场。食品追溯体系进一步完善,追溯系统覆盖全市学校食堂和500平方米以上商场超市。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综合协调,市长担任市食药安委主任。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通过省食安办现场验收。成功举办首届深圳食品安全美食节。

  ——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更加健全。在全国率先实现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监管。制定发布小作坊生产加工团体标准。开展特殊食品专项整治行动。创新餐饮服务监管方式,在全国首创实施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完善食品抽检制度,全年抽检食品和食用农产品13.6万批次,抽检合格率98.3%,抽检覆盖率达到9.06批次/千人,居全国首位。加大监管力度,组织开展微商、酒类、水产品等食品安全专项执法行动。食药志愿服务模式获总局孙梅君副局长批示肯定,志愿者人数超过一万名。

  ——药品安全监管更加严格。《深圳市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通过市委常委会审议。建立疫苗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建疫苗安全管理专家委员会,联合卫健部门对全市疫苗配送企业和接种点实施全覆盖检查。推动市政府与赛诺菲集团签订中法疫苗创新战略合作协议。组织开展执业药师“挂证”、医疗器械“清网”、化妆品“线上净网线下清源”等专项整治。完成医院机构62个品种中药制剂质量标准提升工作。成立全国首家药物警戒和风险管理研究院,处理药械风险信号1162个。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稳步推进,15个品种通过评价,居全省前列。建成深圳市中药科普基地。全年抽检药品5124批次,药品评价性抽样合格率达到99.9%。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力度加大。特区电梯使用安全若干规定通过市政府审议。率先强制开展电梯载荷试验,全口径抽检电梯12471台。大力推进老旧电梯更新改造,更新改造大修601台。完成特种设备法定检验29.7万台次,全市电梯定检率达99.3%。推动实施气瓶信息化管理,气瓶电子标签装配及信息录入率达到99%。96333应急处置平台有效处置电梯困人10261宗。

  ——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强化。开展民生消费类产品质量监督抽查4650批次,同比增长5.3%。组织实施家用净水器产品质量比对提升,开展1075家企业产品质量“问诊治病”和问题产品“清零”行动。狠抓电动自行车、学生用品等重点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加强质量安全科普宣传。

  (四)农业农村工作稳步推进

  ——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推动市委市政府出台《深圳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2019—2020年)》,会同相关单位印发深圳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3”方案,推动市委成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立足全市农业农村实际,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主战场,统筹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农业发展质量逐步提升。供深食品标准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发布供深食品标准300个、配套评价细则100余项,通过评价的80个“圳品”贴标上市。农业科技战略合作全面深化,推动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深圳市政府签署全面深化农业科技领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国际食品谷建设正式启动。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1家、市级“菜篮子”基地24个。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全市7个“大棚房”问题全部完成整改。

  ——生猪肉品市场平稳供应。完善非洲猪瘟防控政策,设立疫情检测预检点,在全省率先实施屠宰环节非洲猪瘟100%自检,有效防控疫情传入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创新猪肉市场流通机制,组织生猪供应商到生猪产区开展产销对接,推行生猪“点对点”调运,有效保障深圳肉品市场平稳供应。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监管,有效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五)质量标准水平显著提升

  ——质量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成功举办中国质量(深圳)大会,王勇国务委员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来自全球51个国家和组织的1000余名嘉宾出席。推动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开展质量标准提升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19-2022)》,部署23个方面141项重点项目。改革创新市长质量奖,率先分类设奖,引领全领域全方位质量提升。2019年5月,我市因推进质量工作成效突出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标准建设成果丰硕。“标准+”战略向纵深推进,对标达标提标行动完成对标企业322家,居全国一线城市首位,新入选全国企业标准排行榜企业153家、年度全国企业标准领跑者企业21家。全市共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244项,累计217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457项,累计4643项。推进中药质量标准建设,起草中药质量标准70个,被《中国药典》收载19个。新增落户我市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工作机构(TC/SC/WG)3个,累计76个。两名本土专家分别荣获2019年度ISO卓越贡献奖、IEC 1906奖,为我市专家首次获得该国际奖项。我市成功创建全国首个“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计量检测认证工作有效加强。组织开展全市珠宝首饰、眼镜制配、3C 认证等领域监督检查1252家,责令整改130家、立案查处118家。建设农贸市场智能计量监管系统,在21家农贸市场成功试点应用。组织计量标准器具考核387项,核准307项。顺利承接免予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办理CCC免办证书1651份。推进“深圳标准”认证,全市37家企业52个产品和服务通过认证,颁发首张地方性、自愿性物业服务认证证书。

  ——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落户深圳并加快筹建,着力构建以量子计量基/标准等为核心的先进测量体系。全国唯一国家级核电运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获批筹建。仿制药评价生物等效性研究和化妆品监测评价2个实验室获评国家药监局首批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瑞康药物临床试验与评价研究院揭牌,为全国首家独立从事BE临床试验的机构。深圳技术大学质量和标准学院挂牌成立,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建立质量管理和标准化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数字电子、体育用品、营养食品、车联网产品等国检中心,以及国家电动汽车产业计量中心、深圳医疗器械审评认证中心、市药检院光明分院、市检测院光明实验室、市医疗器械检测和生物医药安全评价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深圳市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测试基地开工建设。市检测院组建第一届理事会,法定机构改革扎实推进。

  (六)监管体制机制持续完善

  ——机构改革高质高效完成。完善机构设置,突出智慧监管和业务统筹,强化稽查执法力量,厘清划转职能职责边界,科学划分内部事权,机构运行更加顺畅。积极争取机构编制资源,在职责增加的基础上,公务员及事业编制增加347名。顺利承接市、区两级农业、畜牧业管理职能,完成269名在编人员转隶。做好全系统3000余名干部职工定岗任职工作,实现各项业务工作平稳过渡、新划入职责无缝衔接。

  ——智慧市场监管建设加快推进。三级智能指挥体系架构基本形成,完成1个市级指挥中心、10个区级分中心、72个监管所节点建设。全视通系统初步建成,全局业务数据可视化分析实现一屏总览。政务通APP上线试运行,日常政务和监管业务实现一屏操控。建设市场通APP和“i深圳”APP市场监管专区,在全市率先实现法人事项移动办理,公众服务初步实现一屏通办。强化大数据应用,建立风险分析模型,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领域智慧监管成效明显提升。强化信息技术保障,信息系统问题减少80%,网络安全保障有效加强。

  ——指挥协调机制有效优化。加强智慧市场监管指挥协调机制顶层设计,“信息接收、信息处置、任务分派、信息反馈、数据分析、通报考核”六统一运行模式加快形成。统筹专项执法任务管理,实现全局专项执法任务统一归口、闭环管理。建立重大突发事件处置“四个一”机制和“一盘棋”应急响应机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实施各类投诉举报线索统一登记分派,全年接收各类咨询投诉举报工单183.74万件,同比增长26.08%。建立工单高效处理机制,职业索偿人投诉举报件拦截率41.62%,基层处理职业索偿工单同比减少81.96%。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实施。完成系统内双随机抽查全流程整合,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升级改造抽查平台,实现双随机检查全流程移动办理。建立检查、对象、人员、表格、结果、数据“六融合”检查模式,相关业务领域检查量减少约50%,有效降低对企业干扰。制定部门联合监管实施意见,全市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部门达到27个,有效规范监管行为。

  ——信用监管不断加强。信用数据归集范围不断扩大,78家单位7355个数据项、513万家商事主体(含注、吊销)1.02亿条数据纳入征信范围。信用信息披露力度持续加大,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率达100%。商事信用与事中事后智慧监管系统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联合奖惩功能嵌入全市12个部门的工作流程,累计实施激励措施737次,限制“老赖”任职1.3万人,限制企业登记备案54万家次。全国率先制定多版本企业公共信用信息报告标准。深信APP在全国信用APP观摩大赛中获全国示范推广项目奖。承接牵头全市信用体系建设职责。

  ——社会共治开创新局面。“星期三查餐厅”“九号查酒”“农产品任你查”“星期一查电梯”“街坊察市场”等系列新闻媒体主题宣传活动获得社会广泛好评。成功举办“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诚信宣传月、食品安全宣传周、质量月等活动,开展世界知识产权日、计量日、认可日、标准日等主题活动。社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药品安全社区服务网、“食事街知”基层调研等活动深入推进,“食事药闻”“知保中心大讲堂”“质慧说”以及保健食品“五进”等活动有声有色。全年举办新闻发布会14场,“深圳市场监管”公众号蝉联全国系统微信影响力市级榜第一,粉丝数超过100万,舆情应对工作连续三年获评全市先进。

  (七)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局党组开展学习研讨活动17次、深入基层调研98人次,编发理论学习摘要153期,完成立行立改任务43项,围绕15个专项集中治理任务确定154个整治事项,圆满完成阶段整治任务,我局在全市第一批主题教育推进会上介绍经验。创新自选动作,组织开展改革创新研讨会、执法办案机制辩论赛、“改革创新我建言我实践”征文等活动,在全系统营造了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方灿宇同志荣获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接见。两个单位和两名个人获评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双先”“双优”,一批优秀干部和组织在全国系统法律知识竞赛、执法电子取证技能大比武、全市党建演讲比赛等重大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

  ——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改进机关作风,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组织开展作风纪律督察196次、第三方明察暗访4次,发出督察通报5份。大力整治“文山会海”,推广应用视频会议,以市局名义发文和召开会议的数量同比减少52%和31%。强化廉政教育,上线“依法行政廉洁从政学习教育平台”,编发党风廉政风险警示4期。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党风政纪案件线索处理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完成全系统所有基层党支部换届,对支部书记实施全覆盖轮训。新建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41个。

  ——干部选拔和队伍建设成效突出。始终把好干部标准挺在前面,旗帜鲜明地提出“四个导向”“八条原则”,大力选配德才兼优干部。推动实施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发挥职务职级“双通道”“立交桥”作用,完成2358名公务员职级套转、1158名公务员职级晋升,较好地解决干部积压问题,营造了崇尚实干、敢于担当的良好氛围。

  ——法制建设有效加强。商事登记若干规定等立法项目加快推进。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法律咨询、合法性审查、法律顾问、重大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制度,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行政执法工作进一步规范。探索实施审慎包容监管机制,制定了第一批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及减轻处罚清单。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全年受理复议案件351件、答复647件、应诉274件。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规范。

  ——内部管理更加规范高效。根据机构调整,及时修订完善政务、行政、财务、人事、党务等管理制度。政务信息质量进一步提升,多篇信息获国家总局领导和市领导批示。加强督查督办,形成“月度公示、季度通报”制度。严格执行接待、物业管理、公车使用等制度,积极处理物业历史遗留问题,机关事务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精细化。

  二、2020年主要工作计划

  2020年,全市市场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工作部署,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主动服务全市发展大局,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加快完善监管制度体系,提高市场监管工作效能,为我市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做出市场监管部门应有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在全面履行各项职能的同时,着力抓好以下9方面重点工作:

  (一)着力保障民生安全

  1.深入推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制定出台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清单和部门食品安全监管事权清单,推进落实党政同责。全面完成食品安全战略13项工程、60个项目建设,制定食品安全战略工作方案2.0版。加快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进度,完成全市农贸市场硬件设施改造和软件管理升级。全市民办学校食堂A级率达到60%,累计建成熟食中心20家以上。完成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验收工作。组织编制我市食品药品安全“十四五”规划。

  2.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推动食品生产企业开展追溯体系建设和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认证。婴幼儿食品、大型肉制品企业自查报告率率先实现100%。开展餐饮质量提升行动,落实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加强网络订餐监管,提升餐饮服务质量水平。持续推进校园食品守护行动,强化校园及周边200米食品经营单位日常监管。推进食品抽检工作改革,提升抽检检测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全年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抽检达到13.5万批次,抽检覆盖率保持9批次/千人以上,抽检合格率保持98%以上。

  3.加强药品安全监管。推进落实《深圳市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工作若干意见》,加快药品监管八大体系建设。加强疫苗、血液制品、特殊药品以及植介入、无菌等高风险医疗器械的经营使用监管,强化祛痘、面膜、祛斑等高风险和特殊用途化妆品质量监管。开展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量化分级管理试点。加强药物警戒和风险管理,开展疫苗等生物制品风险监测。高质量完成社区药品安全服务网建设。

  4.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推动出台特区电梯使用安全若干规定。加强电梯、涉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监督抽查易发故障场所电梯6000台以上。推进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开展安全评估600台以上。建立气瓶安全溯源制度,全面推行气瓶信息化管理。建立电梯智慧监管平台,完善96333应急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电梯监管效能和应急处置水平。

  5.加强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重点产品质量比对提升和“问诊治病”行动,指导和督促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水平。集中开展电动自行车等专项整治行动。聚焦儿童用品、纺织服装、家居用品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以及舆论关注的热点产品,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评估和监督抽查。加强环保产品监督,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二)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抓好乡村振兴战略的统筹实施。强化统筹协调,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任务清单和落实台账制度。建立完善考核评价制度,高质量完成省委省政府对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考核工作。推动深汕特别合作区高标准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样板村。

  2.加快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设立农业食品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创建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辐射带动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农业总部经济建设,全市认定农业龙头企业总数不少于120家。加快建设国际食品谷。创新高度城市化地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利用模式,组织开展“美丽田园”建设。推进“菜篮子”基地认定工作,认定市级“菜篮子”基地总数达140个。推进供深食品标准体系建设,构建供深食品标准170个,新推出“圳品”不少于400个。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和生物育种高科技企业,办好2020年第27届亚洲种子大会(深圳)。

  3.抓好生猪屠宰及肉品保供工作。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强化生猪屠宰监测,严防非洲猪瘟疫情。探索建立供深生猪长效机制,出台屠宰场应急运行补贴政策,推进供深生猪养殖基地建设,保障我市生猪和猪肉市场平稳供应。稳妥做好市内家禽屠宰场关停工作。加强饲料和兽药管理。

  (三)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1.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动修订特区商事登记若干规定。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推动“照后减证”。升级“开办企业一窗通”平台,将申请营业执照、刻制印章、申领发票、员工参保登记、公积金开户整合为一个流程办理,将开办企业时间压缩至1天。探索商事登记行政确认制,推进简化境外投资人办理商事登记的身份证明材料。畅通企业退出渠道,完善“企业注销一窗通”服务,探索商事主体除名制度。加强运用统一地址库,加大虚构地址违法行为打击力度,提高商事登记质量。推广应用电子营业执照,提高网上全流程办理比例。

  2.不断优化行政审批服务。完善市场监管“大审批”体系,进一步整合许可和服务事项15个以上。持续开展“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减跑腿”行动,大力推广“秒批”“不见面审批”“全城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场景式主题服务,扩大告知承诺和容缺后补审批模式适用范围。深化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改革,推进食品经营许可远程视频核查试点和电子证书管理。推进优化港澳中药产品进入内地审批流程,争取特定区域或机构临床急需药品和医疗器械进口政策在深落地。对标获得信贷指标及合法权利力度指数世界最高标准,深化动产抵押登记改革研究。加快企业档案查询共享“无纸化”进程。

  (四)着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

  1.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推进知识产权合规性承诺、临时行政禁令、技术调查官等制度落地实施。探索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快知识产权“一站式”协同保护平台建设,完善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推动知识产权案件集中管辖,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推动建立海外维权平台和数据库,完善海外维权法律援助机制和服务体系。推进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检验鉴定试点工作。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联盟和工作站网络作用,健全信息沟通机制,有效对接企业诉求,提升维权服务水平。

  2.优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环境。加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和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培育高价值专利组合30个以上。出台促进知识产权证券化若干措施,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新模式。启动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推动设立知识产权金融联盟。探索建设深圳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标准化工作力度,推动形成标准研制与专利布局有效衔接机制。争取试点放宽境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准入条件。大力培育商标品牌示范基地,推进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建设。加快知识产权智库和大数据平台建设,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积极配合推进深圳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建设。

  (五)着力提升质量标准水平

  1.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制定全市质量标准提升行动年度计划,加强督查考核,推进“质量提升十个专项行动”等各项任务落实。健全质量激励机制,引导经济社会各领域高质量发展。加强质量人才培育,推动大中型企业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支持深圳技术大学质量和标准学院建设。开展质量指数评价,研究建立行业标杆企业数据库,引导行业、企业对标赶超。

  2.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深圳标准体系。深入推进实施“标准+”战略,出台对标达标工作指南。出台《深圳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研制地方标准50项以上。积极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加快在新兴产业领域建设深圳标准创新示范基地。推动在生命科技、智慧城市等领域组建标准联盟,探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标准联盟。发挥深圳标准促进会作用,推动发布团体标准100项以上。培育20家企业登上全国企业标准排行榜或成为企业标准“领跑者”。扩大“深圳标准”认证范围,涵盖产品和服务15类以上。

  3.夯实质量基础设施。争取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试点。推动国家药监局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审评检查中心落户深圳。加快推进无人机产品等三个国家质检中心、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市医疗器械检测和生物医药安全评价中心等重大质量基础设施建设。

  (六)着力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1.加强稽查执法。进一步理顺三级执法办案机制,推进智慧执法办案系统建设。建立稽查情报中心,加大情报研判和线索摸排,着力办理一批有影响力的新型案件、大案要案。紧盯民生热点难点和市场投诉焦点,聚焦市场突出风险隐患,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在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电子产品、虚假广告等领域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执法行动,及时整顿行业乱象。加大涉黑涉恶线索的深挖摸排力度,推动市场监管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开展。

  2.加大重点领域市场监管力度。加快消费维权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支持公益诉讼和集体诉讼。出台全市消费评价指数,大力推进消费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活禽、限塑、野生动物、文物市场等领域专项整治行动,维护市场经营秩序。高标准推进全国互联网广告监测(深圳)中心建设,持续强化广告导向监管,筹办第一届互联网广告峰会并争取永久落户深圳。深入贯彻实施电子商务法,规范网络交易市场。强化计量检测认证机构监管,推动完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体系,提升计量认证服务水平。加强价格执法,组织开展水电气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等价格收费检查,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

  3.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探索制定公平竞争审查规章。推动将公平竞争审查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探索将地方立法等纳入公平竞争审查范围。试点实施独立审查制度,成立公平竞争审查委员会,推动审查方式从自我审查向相对集中审查转变。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公示制度及统一公示平台,及时发现和处置限制竞争行为,修改、废止一批不利于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争取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授予深圳反垄断执法权限。

  4.加强市场监管法制建设。加快推进市场监管领域地方法规、部门规章制度修订工作。加强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建立行政复议诉讼事中事后指导机制,解决执法不严格、不规范、不公平等问题。完善执法公示平台,进一步规范事前事中事后公开公示。创新普法方式,努力营造全系统懂法用法、全社会学法守法氛围。

  (七)着力完善新型监管机制

  1.加快智慧市场监管体系建设。优化业务流程,全面推进智慧市场监管“1234工程”建设,加快构建点、线、面和社会监督“四位一体”智慧市场监管新机制。加强各级指挥中心建设,完善“1+11+78+N”三级智能指挥体系,加快建设“监督网、检测网、执法网”,实现全局监管执法任务优化、一体联动和协同处置。推进数据中心建设,建立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完成与上级“互联网+监管”平台数据对接。持续完善政务通、市场通,强化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技术应用,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和监管效能。

  2.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探索双随机抽查与信用监管等方式有效结合,持续深化本系统双随机抽查全流程整合和全覆盖、常态化监管。加快全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建设,建立完善部门联合抽查工作机制,健全部门联合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推动部门间抽查结果共享交换和互通互认。探索“互联网+双随机监管”,实现全市部门联合抽查常态化。

  3.开展市场准入和监管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建立更具弹性的审慎包容监管制度,在新经济领域建立实施准入许可容缺登记、行政检查“包容”、行政处罚“容错”、信用惩戒“宽容”监管机制。推行柔性执法,动态更新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及减轻处罚清单。研究制定规范和监管措施,加强对社交电商、网红电商、抖商等新兴电商领域监管,促进其规范健康发展。探索建立“试点容错”扶持机制,推动市相关部门定期编制重点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目录。

  (八)着力打造诚信深圳

  1.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体制机制。建立健全议事规则和协调机制,加强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统筹组织力度。加快启动特区社会信用条例立法,制定完善全市失信记录信用修复规范和联合奖惩机制。积极争取入选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努力提升城市信用监测排名。

  2.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应用。深化与国家、省信用平台数据共享合作,扩大信用数据归集范围,将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打造成全市统一的社会信用平台。构建“信用+”应用体系,推动“信用+许可”“信用+资金资助”,因地制宜试点打造“信用+产业园”,探索开展“信易贷”“信易游”“信易批”等“信易+”系列项目。积极推广“企信惠”。

  3.健全商事信用监管机制。在许可登记、信用修复、经营异常名录移出等业务中推行信用承诺。制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企业个性化信用信息档案,实施分级分类和差异化监管。完善市场监管领域红黑名单的认定标准和奖惩规则,推动信用奖惩措施应用到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领域及事中事后监管等环节。

  (九)着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巩固和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加快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持续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打造集政治、文化、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机关党群服务中心,全面加强党建阵地标准化建设。继续开展模范机关创建活动,建设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人民满意机关。全面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2.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进一步细化明确职责事权划分,推进部门机构职能优化、运转协同高效。强化干部能力培养和业务培训,加强年轻干部培养使用,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市场监管队伍建设。坚持“四个导向”,探索知事识人的干部考核评价新机制,构建干部正向激励机制,旗帜鲜明鼓励担当作为。完善分类分级管理体系,推动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进入常态化管理阶段。加大基层支持力度,最大程度补充人员缺口,推动人财物向基层一线倾斜。

  3.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推动管党治党责任层层落实、压力层层传导。发挥依法行政廉洁从政学习教育平台作用,建立健全干部廉政风险警示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完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从源头上降低廉政风险。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防各类隐形变异“四风”问题。准确把握和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

党政机关标识 |主办单位: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知识产权局) 网站标识码:4403000004 粤ICP备15042059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947号 | 网站地图 - 网站概况 - 版权保护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7010号工商物价大厦办公时间:09:00-12:00,14:00-18:00(工作日) 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简介 信息无障碍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