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审定通过了《深圳市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这是深圳农业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深圳响应中央“打一场种业翻身仗”部署的重要举措。
深圳市是全国最早发展生物育种产业的城市之一,早在2010年,就经科技部批准规划建设了以生物育种为主攻方向的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相继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生物育种创新团队;成立了中国农科院深圳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深圳市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科研创新载体;培育孵化出一批快速成长的种业公司;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7个,建立创新载体46个,建立重点实验室51个,创新公共服务平台6个。从2012年开始,深圳通过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现代农业生物产业扶持计划,共资助2.63亿元实施163个生物育种项目,带动社会投资13.6亿元。
深圳已初步形成“育繁推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种业体系,新品种、新成果、新突破不断涌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若干措施》的出台,有利于深圳农业科技产业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将进一步促进深圳农业科技发展,在全国“打一场种业翻身仗”中发挥深圳农业科技创新优势,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打好种业翻身仗,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凸显深圳先行示范的使命担当。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是深圳农业工作的主管部门,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若干措施》有较强的创新性,创新了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深圳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定期研究农业科技创新中的重大政策、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推进重点工作和实施任务,加强政策研究和督促落实,各责任单位做好相关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加强协同配合,确保措施落地,并根据深圳市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情况,及时调整优化扶持政策;首次提出在公园绿地、社区小区、屋顶阳台、道路隔离地带等适宜场所,开展融生活性、生态性和科普性于一体的“微农业”试点项目;探索打造具有生态保育、休闲观光、传承农耕文明等功能的农业主题公园,通过建设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先进的农业生产体系把农园农地搬进城市;创新性地提出推动互联网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新业态,促进形成游憩休闲、健康养生、创意民宿的新思路。
《中国质量报》2020-2-25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