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深圳市人大代表投票产生了深圳市2024年度10项民生实事: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保障、优化医疗健康服务供给、加强安居宜居保障、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营造儿童成长友好环境、打造“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加强多元就业保障、优化市民出行体验、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覆盖。
这10项民生实事,也是城市的民生关键词,覆盖食品安全、医疗、教育、就业等,对应的是每一个市民具体而微的日常。而今,时间给出了答案,或者说,在时间的带领下,它们早已从文件、报告中走出,走向市民热气腾腾的生活,成为一种真实的现实场景。晶报记者日前就此采访了多位市民,市民眼中的“2024年度10项民生实事”,也因此变得更加可触可感,让人很容易就能感受到细节皮肤下的民生体温。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民生工作是城市发展永恒的主题,其不仅承载着千家万户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也是衡量城市文明进步与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尺。事实上,深圳本次民生实事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对民生痛点的精准识别。
无论是持续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制修订“圳品”标准100项;还是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在全市130家定点医院和不少于100家定点零售药店建成标准一致的医保综合服务平台;无论是新改扩建一批幼儿园、中小学校,新增一批各类基础教育学位;还是多元化、多形式举办托育机构,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2至3岁托班,以及完善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持续推动全市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也包括举办2024年高校毕业生秋季就业双选会、加强对校外培训、美容美发、健身等预付式经营行为集中行业的监管……凡此种种,都是对市民关注的民生痛点的有效化解。
城市的发展是慷慨激昂的宏大叙事,也是点滴细节里的民生冷暖。城市的体温,就体现在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这样的一件件民生实事,让人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深圳不只是一座发展齿轮上以速度著称的城市,也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不只是一座打拼的城市,也是一座生活的城市。
可以说,深圳的民生实事清单已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惠民工程的概念,而是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的新路径。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纵深推进的关键节点,在深圳经济特区即将迎来建立45周年的历史关口,或者说,在这样又一个如约而来的蓬勃春天,我们有理由相信,2025年,更多的民生实事,会让城市越来越美好,让市民生活越来越得劲。
版块:A01版 来源:晶报 2025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