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食品安全检测“一街一车一室”遍布全市76个街道,全市学校食堂100%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食品抽检覆盖率达到9.4批次/千人的领先水平,高标准食品城市品牌“圳品”新增457个……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安”两字,重如千钧。作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深圳持续推进食品安全工作,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扎实做好食品安全监管。2024年,“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保障”被市人大代表投票选为深圳市十大民生实事之首,高票的背后是市民对“舌尖安全”的深切关注。在烟火气腾腾的城市里,食品安全成效几何?不妨倾听市民的心声体会。
食安监管让市民“吃得健康”
晨光熹微,鹏城袅袅炊烟起。凌晨5时许,香港中文大学(附属)彩田学校的厨房已开始运转,工作人员忙碌而有序地准备着食材。新鲜的蔬菜、肉蛋通过冷链车准时送达,食堂内的智慧监管系统24小时启动,AI技术全覆盖式巡查,捕捉潜在的食安隐患。
上午8时,宝安区10辆快检车驶向各街道的农贸市场和商超店铺,开始一天的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在西乡农批市场里,身穿蓝马甲的工作人员随机抽取蔬菜、肉类、蛋奶等样品,十几分钟内便能检测出农药残留或抗生素超标。一旦发现问题,食安智慧系统立刻通知执法人员,启动程序拦截销毁不合格食品。
……
一座常住人口达1798.95万人,日消耗食品2.2万吨的超大型城市——深圳,因城市基本农田不足6万亩,全市95%的食用农产品、85%的食品和100%的粮食只能依靠外地输入,是一座典型的食品输入型城市。也正因如此,食品安全的“防护墙”尤为重要,是这座城市民生建设中的头等大事。
“舌尖的安全”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一程接着一程干”。先用一组数据看深圳2024年工作的成效:全市定点市场完成农产品快检91.3万批次,“一街一车一室”系统完成快检84.18万批次,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抽检总数达到16.97万批次,抽检覆盖率高达9.67批次/千人。全市3022家学校食堂、33家校外配餐单位历经四轮次全覆盖检查,全市9.4万家食品销售单位实施风险分级管理,创建131家“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示范店”。
与数字相呼应的是市民的切身感受。罗湖黄贝岭村的退休军人张大爷感慨道:“能喝上更干净的水,吃到更安全的食物,环境也越来越好了。”——从过去的“吃不饱”到如今的“吃得健康”,这是老一辈深圳人的真实体会。
在南山的互联网行业工作、习惯于快节奏生活的90后工程师岳先生经常点外卖。他眼中的变化是,外卖的包装越来越规范,碗里的食材越来越干净,“以前吃外卖,多少心里没底,你不知道店家背后怎么做出来的。现在政府推出的‘明厨亮灶’,让消费者能从窗口直接见证后厨从烹饪到打包的全过程,心里更踏实些。”——从模糊的选择到如今的共同监管,这是年轻一代深圳人的个体感知。
十余年一直关注深圳食安问题的市人大代表肖幼美,感触深刻而清醒:“深圳的食品安全监管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部分食品安全问题的反弹,尤其是微生物超标、兽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等隐患仍然存在。食品安全的监控力度还需加强,尤其是对农贸市场和高风险食品配送单位的定期检查。”——这是市人大代表对食品安全的责任担当。她的直言不讳,提醒着我们食品安全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校园食育让科普“入脑入心”
2024年4月11日,深圳市第五幼儿园,一场精彩有趣的“食育小课堂”正在生动上演。“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食物的种子呀?”“吃烧烤对身体有伤害吗?”……一个个互动问答点燃了课堂氛围。
这是福田市场监管局向福田区幼儿园提供的食育公益课程,旨在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食品观念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根据统计,2024年深圳推动青少年食育工程走进全市11个辖区100余所学校,面向学校开展食育主题班会课1067场,面向学校(包括幼儿园)开展食育进校园活动21场,惠及学生超10万人次;同时发布实施全国首个食育学校建设地方标准,助力打造食育标杆。
2024年11月2日,在龙华区观澜街道,近2800平方米的食品药品宣传教育主题展馆里热闹非凡。来自南山区“萤火之光”青少年研学活动的20余名学生,正在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外食药科普活动”。他们穿梭于仿真农田、市场、餐厅等场景,仿佛置身于一个微观的社会生态系统,沉浸体验学习“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的食品安全知识。
“很有意思!我最喜欢的是4D影院的药丸之旅和互动厨房,学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14岁的王菲娜不仅学到了食品药品的科学知识,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深圳市人大代表孙群露关注食品领域近30年,她深感科普教育的重要性,“我们的科普教育凭借电子化和互动式手段,孩子们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更直观更主动地理解掌握食品安全知识,食品安全科普教育改变以往机械口号灌输式教育,生动形象入脑入心。”
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市食品药品科普教育基地接待了超过50000人次的参观者,参观团体达到270余个,较2023年增长了100%。
“金字圳品”让标准飞向全国
家住光明区公明街道的彭小姐,喜欢周末外出采购食材,从去年开始她最青睐的便是“圳品”。“圳品的食品标准比国家标准高,价格相对进口菜便宜,而且现在覆盖的种类越来越多!”
盐田区的山海路上,金稻园砂锅粥(壹海城店)因“圳品餐厅”认证,生意蒸蒸日上。这里的“圳品羊排”“圳品虾粥”等招牌菜深受顾客喜爱。潘店长说,“从最初顾客对圳品的好奇尝鲜,到现在许多回头客带着朋友来,就是认为圳品吃得安全、放心。餐厅营收同比增长近20%,生意越来越好!”
让市民购物车里有了更多的选择,让餐饮生意更加红火,这正是“圳品”为百姓带来的具体改变。从2018年到2024年,是深圳高标准食品城市品牌“圳品”成长的7年,也是“圳品”一步步走进千家万户的7年。从首批20种“圳品”在深圳福田的盒马鲜生门店亮相,截至2024年底,累计通过评价的主体达640家,共2060个“圳品”,“圳品”基地范围辐射全国28省(区)162市427县869个基地。
在深圳市人大代表黄振辉看来,“圳品”不仅是深圳优质农产品和食品的“金招牌”,它所蕴含的深圳食安标准正飞向全国百县千乡万村。从帕米尔高原到青藏高原,从沃野黑土到稻田水乡,深圳的食品安全品牌“圳品”逐步铺就一张广阔的地图。“这对内地需要帮助的企业来说,既是技术扶贫也是管理扶贫。”孙群露代表也认为,通过“圳品”高标准的评审机制,能够帮助内地企业提高产品的质量管理,推动其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为确保“圳品”品质的高标准,2024年6月20日,供深食品标准工作委员会通过《“圳品”退出工作制度(试行)》,并于8月30日,首次对49个不能持续满足“圳品”要求的产品实施清退。
正如孙群露代表所言,“圳品退出机制是对圳品品质的坚守,确保圳品高质量发展。只有时刻保持高标准,才能确保圳品的质量经得起考验。未来,随着圳品标准及监管机制不断完善,相信一定能为深圳市民带来更多的福音。”
版块:A02版 来源:晶报 2025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