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局长蔡英权就“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接受南方+采访。蔡英权介绍,2025年,市市场监管局将聚焦更好发挥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核心引擎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与国际商事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快培育更具全球竞争力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一是强化规则机制“软联通”。蔡英权表示,将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探索“香港注册+河套运营”发展模式,在新短距、新高清、新物联等技术领域加快输出“中国标准”,新增国际标准不少于260项;依托大湾区计量检测认证联盟,推动计量检测认证跨境互认融合;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发布100类产品碳足迹评价技术标准和认证实施规则,完成不少于600个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应用示范。
二是提升外资企业商事服务便利度。2025年,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将优化外资企业开办一窗通系统,为外国投资者提供繁简字、中英文对照等个性化的登记注册服务。依法拓展外国投资者实名认证范围,扩大外资企业网上全流程办理的覆盖面。深化商事登记“跨境办”改革,扩大开展“深港通”“深澳通”注册易服务站点,新增推出“深圳—新加坡”注册易服务,推动跨境商事登记公证服务,简化公证文书并实现在线查验、电子化跨境流转,持续简化外资登记流程,实现外国和港澳投资者“足不入境即可‘一站式’办理深圳企业登记”。推进高频许可事项跨域互认,推动简化港澳已上市传统中成药在内地上市审批流程,实现与广州、中山连锁企业食品经营许可跨城互认,持续拓展电子印章跨区域互认,降低企业跨区域经营成本。
三是深化拓展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依托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率先开展港澳申请人在内地发明专利优先审查试点。高效运营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深圳河套)国际转化试点等4个国家知识产权局运营服务平台,促进知识产权跨境交易和国际化运营,推动更多国际创新成果在内地转化运用。持续完善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工作体系,推动深圳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德国)工作站高效运作,探索在更多国家(地区)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拓展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网络,助力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
四是创新包容审慎监管方式。进一步加大“随信综合查”在外商投资企业的覆盖率,支持更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主体。大力推进融合式监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深入贯彻《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依法保障外资企业平等适用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外资企业合规指导,构建“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的服务型执法新模式,营造“无事不扰、有事服务”的良好氛围。蔡英权表示,将推动国内外信用评价标准衔接,高标准开展信用评价试点和平台企业信用监管数据开放试点。推进跨区域执法协作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监管一体化水平。
五是打造区域协同开放平台。深入推进“信用大湾区”建设,充分发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信用大湾区”专班秘书处设在深圳的优势,加快推动信用经济与信用产业研究院、大湾区跨境信用综合服务平台落地深圳,深化港澳跨境信用合作和区域信用服务市场共建。高效运营深圳欧洲标准研究中心、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交流平台(深圳)、大湾区标准化研究中心河套工作平台标准化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检查两个分中心作用,推动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中心揭牌运行,加强与粤港澳国际临床试验研究所协同互动,搭建跨境临床试验沟通平台,助推药械创新成果转化。
来源:南方Plus 2025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