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局长蔡英权就“如何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接受南方+采访。他指出,深圳市市场监管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按照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要求,积极发挥质量标准、知识产权、品牌建设等职能优势,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蔡英权介绍,2025年,市市场监管局推出《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5年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若干措施》,涵盖23条措施,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重点开展三项行动,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是深化新质生产力建圈强链行动,构建高质量发展引领新机制。
质量支撑方面,大力提升质量强链实效,围绕超高清视频显示、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汽车芯片、低空经济、集成电路等领域,组织实施质量强链重点项目8个以上,重点扶持质量创新和技术攻关项目10项以上,加快出台质量强链效能评价深圳地方标准。建成省级质量标准实验室3家,全力争取国家碳计量中心落户深圳,加快中国计量院深圳创新院、国家医疗器械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深圳储能产品检验检测平台等项目建设,推动国家核电运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尽快批复。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建设完善碳计量公共服务平台和碳计量数据溯源体系,完成不少于600个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应用示范。
标准引领方面,加快推进重点产业标准化进程,2025年新增国内标准不少于750项,新增国际标准不少于260项。聚焦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新型储能等重点产业加大标准研制,推动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标准制定5项以上,推动首批18项低空经济标准地方标准编制。推进河套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聚集区建设,探索推动“香港注册+河套运营”的发展模式,在新短距、新高清、新物联等技术领域加快输出“中国标准”。
二是深化新质生产力深度融合行动,构建知识产权培育保护新机制。
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方面,聚焦科技需求,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建设,促进知识产权创造与科技创新相融并进。
高价值专利培育方面,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集群建设50家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中心,开展33个专利导航项目,围绕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缩减专利授权时间至平均3个月以内,推动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8件。
专利转化运用方面,争创国家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区,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全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不少于500亿元。
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加快健全全流程海外知识产权维权体系,提升深圳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德国)工作站运作效能,争取在南美等新兴市场地区强化我市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持续完善商业秘密保护服务网络,新增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站22个。
三是深化新质生产力培育赋能行动,构建企业内生动力增长良好生态。
质量融资增信方面,迭代推出“深质贷”“深质投”等融资增信产品,积极拓宽“深质投”创投工具应用试点,举办“深质投”专场路演不少于4场,出台质量投融资若干措施,打造质量金融创投产业融合生态。
信用赋能方面,大力打造大湾区跨境信用综合服务平台,深化信用赋能的转化与应用,指导制订“中国企业全球信任计划”,为出境或入境经营、投资、生活的企业或自然人提供全方位、无障碍的跨境信用服务,构建跨境信用服务生态。
质量品牌方面,加强高素质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全年计划新增首席质量官、质量工程师、品牌工程师等高级质量人才不少于1000人;加大质量品牌扶持力度,计划资助高质量企业标杆、特色品牌培育等项目不少于50个,形成质量品牌共建生态。积极链接优势品牌资源,引进国家级品牌出海资源,率先建立中小企业品牌出海服务站,编制中小企业品牌出海工作指南,举办“深圳中小企业品牌出海服务日”“品牌出海行业协会对接会”等系列活动,全力促进深圳企业品牌出海和产品出口,加快打造品牌出海服务生态。
来源:南方Plus 2025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