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深圳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全年新增商事主体40万户,全市累计实有商事主体306.1万户,总量增长15.2%,其中企业177万户,这是昨日记者从全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商事主体总量的增加离不开深圳良好的营商环境,记者了解到,今年深圳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多证合一”范围从6证拓展至12证,率先启用简化版深港跨境工商文书,取消股权转让变更登记公证材料,推广“邮寄发照”服务,同时提高商事登记质量,出台企业名称、经营项目、住所、法定代表人四张负面清单,在宝安、龙华两区试点应用统一地址库,对7类涉嫌虚假注册的申请人实行窗口审查,有上述举措的支撑,深圳开办企业便利度蝉联全省第一。
随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逐渐深化,诸多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深圳经济特区商事登记条例》立法,把推进“证照分离”改革作为深化商改的重中之重,推动“照后减证”,大幅减少行政审批,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的问题。在国家层面统一证照整合事项基础上,将更多属于信息采集、记载公示和管理备查类的证照纳入“多证合一”。同时推动深港跨境商事登记电子化,实施个体户登记业务手机端申报,实现部分登记业务智能审核,全面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和邮寄发照服务。
目前“进入易、退出难”是众多商事主体面临的共同难题,接下来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要深化简易注销改革,探索推行“除名制度”。加强“负面清单”管理,采取对接全市统一地址库等举措,对存量商事主体进行清理,对新增的严格把关,同时联合政法委、公安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虚假注册行为,联合税务等部门探索商事主体年报“多报合一”。
《晶报》2018-1-31第A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