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召开全面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工作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对全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这项改革将在10月1日在全国推广。届时,全国各地创办企业的程序进一步简化,推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实现“一照一码”。
这项改革对于深圳的企业来讲并不陌生,深圳的企业已提前受益,尝到了“头啖汤”,深圳已于7月1日成功实现“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在深圳,商事主体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刻章许可证、社保登记证,可在商事登记部门“一表申请、一门受理、一次审核、信息互认、五证同发、档案共享”的商事登记模式下,只发放记载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深圳的改革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示范作用,为全国在2015年底前全面推行“一照一码”登记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深圳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于2013年3月1日在全国率先启动,至今已有多项先行先试的创举。
引入“互联网+”
共发出新版营业执照11.6万份
要说深圳市近几年在全国叫得响的改革项目,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起“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这几个字曾经以最高的频率在电视、网络、报纸上频频曝光。深圳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于2013年3月1日在全国率先启动。改革实施两年多来,始终以问题为导向,针对传统审批监管制度中存在的种种顽疾层层推进,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以实现审批项目最少、门槛最低、效率最高、注册最便利、服务最到位、营商环境最好为目标,进行了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
这是一场自我革命的改革,它“还权于民”;这是一场艰难的改革,它突破权力和既得利益的壁垒;这是一场深入持久的改革,它要落地生根、不可逆转。改革启动后,商事主体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短期内出现了排队时间长等问题,群众的满意度有所下降。深圳商事登记部门运用“互联网+”的思维,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全面推行全业务、全流程、无纸化网上商事登记。2013年8月1日实行全流程以来办理登记业务51.9万笔,目前95%以上设立、70%以上变更业务已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
在此基础上,深圳又推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要说“三证合一”,深圳并不能说是全国第一个启动的城市,不少城市都打出了这项改革的牌子。在全国一片喧嚣声中,深圳没有单纯追求领先效应,而是把这项改革分成了两步走:2014年12月1日实施“一表申请,一门受理,一次审核,信息共享,四证同发”模式,而受理合一,表格合一,申请合一,审核合一,信息共享,四证齐发的模式又都是通过全程电子化的方式实现,这种模式当时是在全国独有的。在此基础上,7月1日最终实现了“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深圳模式的改革与目前国家主导的改革思路完全吻合,可以说深圳的“三证合一”改革步履坚实,一步到位。截至8月31日,“一照一码”共发出新版营业执照11.6万份。目前涉及“一照一码”的设立、变更业务量已达5.5万笔,占全部业务量的73%。
多证合一模式实现了行政审批的大瘦身,打造了商事登记改革的升级版。深圳市企业注册局的主要负责人认为,对于申请材料高度近似的材料能合并就合并,行政审批要“瘦身”,办事人员要“轻松”。申请人向每个部门的窗口递交申请材料,应等同于向政府这个大部门提交材料,信息的流转和共享应该是政府部门间的事,不应是企业辗转于各部门。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
企业取名不难退出更容易
大家知道,给新生儿起个好名字,要费脑筋。给自己的企业申请个名称也不简单,符合心意的政府说不行,政府说行的,改完又不是自己的“心头好”。企业常常感叹“取个名真的好难”。方便的前提是简单。深圳市企业注册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力度,2015年7月1日深圳在全国率先推出了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服务的改革,通过名称的负面清单指引,把原来的人工审核改成网上自动审核。2个半月以来,通过名称自主申报系统申报的企业名称共112203个,其中一次申报成功的73443个,占申报总量65.4%;登记机关的审批时限大幅缩减30%以上,不少企业通过此项服务措施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现在企业可以开心地说“取个名真的不难”。
就像人的生老病死一样,企业正常的“从生到死”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改革让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以后,企业能否顺利退出市场的矛盾变得突出了起来,一些名存实亡的企业面临“死不了”的难题。2015年7月1日正式实施企业简易注销。深圳是从制度设计上解决企业“准生容易死亡难”的问题,网上申报,平台公示,网上核准,全面简化手续。实施至今,已申请注销1256户,核准注销339户,超过了以前一年的注销总量。企业合法地退出市场变得容易了,也让经济统计的数据更加真实地反映出社会的经济运行情况。
促进经济产业结构优化
推动许可审批制度改革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两年多来,在带动就业创业、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
创业热潮持续高温,经济活力由此激发。根据截至2015年8月31日的数据,全市新登记商事主体107.8万户,同比增长了200%。其中企业58.3万户,个体户49.5万户。全市累计实有商事主体201.1万户,其中企业104.2万户,个体户96.9万户。短短两年多时间,商事主体由改革前的不足100万,迅速翻番达到了近200万,这个增量竟然超越了深圳改革开放前30年的总量。深圳商事主体总量由此跃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促进产业结构再度优化,城市竞争力再度提升。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加大,在新登记企业中占据九成,中小微企业增长数量最多且比重最大。企业的增长速度和累计数均已超过了个体工商户,从各城市的数据结构分析,深圳市企业和个体户的占比分别为52%、48%,全国只有深圳和北京、上海、厦门四个大中城市企业占的比例超过个体户。
全面推动许可审批制度改革。 改革使大部分前置审批后移,出台了权责清单明确审批项目。促进监管方式改变,出台后续监管办法明确监管责任,同时加强信用监管,实现政府治理新模式。
登记申请模式全面创新,便利化改革效果呈现。通过网上登记等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高登记便利化水平,审核效率提高100%以上,实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后从原来需要跑五个部门,改为现在的网上一次即可办理完毕。大大降低了营商准入成本,创造了优良营商环境。扩大就业惠及民生,促进税收增长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根据对商事主体股东及从业人员数抽样调查测算的平均数据,至少吸纳了337万人就业。改革29个月以来,参考深圳国税局和社保部门提供的数据,均与商事登记数据保持同步增长,也说明改革对保持社会经济稳步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深圳特区报》2015-9-30第A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