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市市场监管部门开拓进取、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创出多个全国“第一”,探索出一批又一批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为全国市场监管改革发展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深圳率先在全国推行市场监管大部制改革;率先在全国实施商事制度改革;率先创建了全国首个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首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首个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知识产权五项核心指标稳居全国第一;率先在全国实施城市食品安全战略,打造了享誉全国的城市食品品牌“圳品”;在全国率先设立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有效防控疫情 ……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历史节点,对深圳的市场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圳市场监管人该怎么做?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对高质量发展、市场监管、知识产权、营商环境、食品安全等均有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新时期深圳经济特区市场监管工作点亮了前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市市场监管局局长李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深深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山高水长的深情厚爱和殷殷嘱托,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开展“深调研”,准确把握市场监管工作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自觉把市场监管工作放到粤港澳大湾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和综合改革试点的大格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定位,以更高的站位谋划市场监管“十四五”规划,以更好地服务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市场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改革创新奋力开创深圳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
谈“圳品”
高标准严准入打造高于国标的城市品牌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说:“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民以食为天。近年来,深圳通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多维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等多个举措,有序提升城市舌尖安全水平。曾几何时,内地直供香港的“供港食品”令深圳人羡慕不已,如今,深圳人也有了品质不输香港的“供深食品”——圳品。深圳是如何打造“圳品”的呢?
李忠: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也是一座拥有管辖人口2200万,日消耗食品2.2万吨的特大型城市。但深圳仅有基本农田3万亩,95%的食用农产品、85%的食品和100%粮食产品依靠外地输入,食品安全具有明显的输入性风险。在深圳,汇集来自天南地北的“吃货”,每个人都带着苛刻的要求来评判深圳。基于市民对食品安全保障和更高质量的食品和食材的旺盛需求,深圳市委市政府于2018年启动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工程”,建立“供深食品标准体系”,推出了高于国家标准的城市品牌——“圳品”。
供深食品不是“合格线”,而是“优质线”。为了保证“圳品”的高标准严准入,深圳对标国标建立严格的供深标准体系,建成国内首个全球食品安全标准与技术法规动态比对数据库,并向社会免费开放使用。在此基础上,已构建供深食品标准体系500项、研制发布供深食品团体标准337项。目前,六批共436个产品通过供深食品工作委员会审议,覆盖蔬菜、肉、茶、蛋、谷物、水果、水产品、油脂、乳及其制品以及饮料、烘焙食品等18大类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产品覆盖22个省82个市县209个基地。“圳品”在我市的销售渠道已经覆盖盒马鲜生、天虹、人人乐、沃尔玛及华润5家连锁商超的各大门店,销售渠道覆盖率、商超积极性和整体销量稳步上升,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均积极向好。据统计,2020年前三季度商超渠道“圳品”累计销售金额约2.12亿元。
“圳品”来源如何保障?深圳进一步探索“圳品”扶贫新模式。紧密结合产业帮扶,有序推进粤桂扶贫工作。开展广西优质农产品“圳品”评价,助力广西农产品从商品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广西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完善当地农业产业化链条,形成具有创新性、可持续的优质扶贫成果,走出了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农业产业扶贫新路子,为全国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贡献深圳力量。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夯实内部监督体系,提高信息化管理效率水平,加大市场推广工作力度,完善农食专项资金资助方案,保证更多优质优价的“圳品”供应深圳市场,形成长效的良性循环。
谈知识产权
良好营商环境需要知识产权支撑和保障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权。”创新发展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知识产权保护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今年,深圳市知识产权工作捷报频传。请您介绍一下。
李忠:知识产权战略是深圳创新发展主导战略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先后提出“构建与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相匹配、与国际通行规则相接轨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系”“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等目标要求,致力营造国家一流营商环境。塑造良好营商环境需要知识产权制度支撑和法律保障,深圳表现出五方面改革成效。
知识产权未来发展定位得到明晰。市政府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深圳分中心、中国(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广东)基地“三中心一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平台落户深圳。
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出台全国首部涵盖知识产权全类别、以保护为主题的《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推动合规性承诺、技术调查官、行政临时禁令等重大制度创新,探索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是我国地方性立法首次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惩罚性赔偿制度作出具体规定,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绩效考核在参与考核的156个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中获得全国第一。
政策引领有效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大力实施知识产权领域专项资金政策,加大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和资助奖励力度,推动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规模较大、布局合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价值专利组合,强化重点产业企业核心竞争力。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标准持续提升。在全国率先提出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市、区、街道三级知识产权保护架构,实施专利、商标、版权一体化管理,初步构建行政刑事衔接顺畅,仲裁调解、专业机构、社会力量、行业自律多元结合的知识产权大保护体系。
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机制优化创新。加快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建设,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及保险工作,探索构建知识产权证券化“深圳模式”,推动我市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接连落地且数量居全国前列。
通过上述努力,今年1-10月,全市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PCT国际专利申请、商标申请量四项核心指标均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且增速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有望实现连续17年居全国第一。累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59万件,五年以上维持率84.09%,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5.98件,较去年同期增加11.7件,居全国第二。其中,近90%的专利申请源于企业,企业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15.48%,获专利授权企业数量同比增长26.66%,充分凸显深圳市企业的创新活力及创造能力。
谈冻品集中监管仓
给全国的防疫带来确实可行的深圳经验
记者: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生命安全带来重重考验。从8月18日起,深圳市在全国率先设立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截至12月14日12时,集中监管仓已入库进口冻品11.63万余吨,抽检进口冻品2.98余万批,完成抽样核酸检测17.52万余份,排除疑似阳性冻品257批,拦截1390件样品核酸检测阳性冻品,有效排除了疫情传播风险,给全国的防疫带来确实可行的深圳经验。冻品集中监管仓是如何发挥疫情防控的作用的呢?
李忠:设立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将风险排查关口统一前移,防止问题冻品向下游流通扩散,可以有效阻断进口冻品疫情传播风险。具体发挥以下五方面作用:一是切断潜在疫情传播渠道。通过设立集中监管仓,在所有进口冻品进入市场销售、储存、加工前,统一完成检测、消毒工作,全面有效纳入追溯体系。二是强化疫情风险把握控制。在进口冻品进入散布在全市的5490个冷库前,实施科学有效的集中监管,提前阻断销售、流通和加工环节等下游诸多潜在风险源的形成。三是健全进口冻品监管体系。设立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后,凡是从深圳各港口提柜离港并在深圳储存、销售、加工的进口冻品,都应取得集中监管仓出具的出库证明。监管人员对零售端、消费端进口冻品实施执法检查时,可在线查验出库证明信息,对销售无合法来源或“应进未进”进口冻品行为予以查处,形成完善统一有效的进口冻品监管体系。四是避免引发舆论和群众恐慌。设立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提前发现潜在的疫情传播风险,及时拦截处置问题冻品,有效追踪产品流向,可有效稳定社会舆论,避免群众恐慌。五是节约问题产品处置行政成本。我市对集中监管仓抽检发现的巴西冻猪颈肉阳性产品直接、快速地做了封存处理,参与处置的单位和人员主要集中在集中监管仓现场专班人员,避免了动员发动多方力量大面积排查问题冻品,有效控制了巨大的行政人力投入。
设立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极具前瞻性。8月中旬以前,疾控专家认为,新冠肺炎病毒在冷冻生鲜产品可以长时间存活,存在从业人员感染及后续传播的可能性,但新冠病毒“由物传人”尚未得到证实。在此情况下,市委市政府果断作出设立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的决策部署,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从8月18日起正式投入运行。对这项举措,国家、省领导给予了充分肯定,兄弟城市纷纷前来学习考察。
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顺利建设运营,是市场监管部门为主、多个部门共同努力的成果。市委市政府作出设立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的决策部署后,从市市场监管局、卫生健康委、公安局、交通运输局、龙岗区政府、南湾街道办等市、区单位迅速抽调3名局级领导、11名处级领导、44名业务骨干组成专班,入驻集中监管仓现场办公,强力、快速推进集中监管仓建设运营各项工作,确保了集中监管仓高效稳定运行,这充分体现了深圳经济特区干部的实干精神。
发展成就
敢闯敢试以实干精神开创新业绩
经济特区40年,深圳市场监管人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改革创新,真抓实干,以“新担当新作为新业绩”奋力开创新时代深圳经济特区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
永葆“闯”的精神,以敢闯敢试体现新担当。深圳市率先在全国推行市场监管大部制改革,全面整合工商、质监、物价、知识产权、食品药品及农业农村等职能,引领全国改革风气之先,实行统一权威的市场监管体制。率先在全国实施商事制度改革,商事主体总量达到348.1万户,占全国的2.7%,占广东省的26.2%,商事主体数量、创业密度均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率先在全国推出质量强市、知识产权强市、“标准+”三大战略,创建了全国首个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首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首个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今年知识产权五项核心指标稳居全国第一。率先在全国实施城市食品安全战略,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成功通过省级验收,率先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打造了享誉全国的城市食品品牌“圳品”。率先建成全国市场监管系统首个智能指挥中心,全市“1+11+78+N”三级智慧市场监管体系基本建成,率先探索信用监管、电子商务监管等新机制,联合奖惩限制“老赖”2.08万人。
永葆“创”的劲头,以改革创新展现新作为。 “十三五”期间,深圳市市场监管系统在体制机制、标准技术、计量认证、检验检测等方面树立了全国标杆,取得了在全国叫得响的丰硕成果,开展科研项目942个,项目经费4.7亿元,发表科技论文847篇,SCI论文79篇,获得专利授权84项,获国家级行业奖2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奖项13项,为支撑市场监管执法、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特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愿景未来
五个方面推进市场监管改革创新先行先试
为加快实现市场监管现代化积极探索
市场监管未来打算怎么发展?市市场监管局局长李忠表示:“站在新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凝聚改革共识,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改革措施,重点在五个方面持续推进市场监管领域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加快实现市场监管能力和监管体系现代化探索和创造新经验。”
一是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在提升质量标准上深化改革、先行示范。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深圳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注入新的活力。更大力度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和“标准+”战略,深化“市长质量奖”标杆示范工程,拓展“标准先行、设计支撑、品质筑基、品牌带动、信誉保证”五位一体发展策略,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城市管理、政府服务的全方位高质量融合发展。高起点布局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兼顾硬基建和软实力,加快在高端制造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关键领域规划建设一批国家级质量基础设施。当前,要高水平高标准推进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以及国家药监局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检查大湾区两个分中心落户深圳建设工作。
二是围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在完善市场环境上深化改革、先行示范。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最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和“证照分离”改革举措,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破障清碍。持续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大力开展公平竞争审查,给企业发展创造充足市场空间。大力提升办事便利水平,加快推广应用市场主体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更大范围推广“秒批”“不见面审批”“一件事一次办”等服务,深化“一网通办”,实现政务服务主动、精准、整体式、智慧化。
三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在打造知识产权标杆城市上深化改革、先行示范。全面深化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合作框架协议,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和示范城市,打造知识产权改革的“深圳样板”和标杆城市。实行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落实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激发市场创新活力,支撑创新驱动发展。
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全面筑牢市场安全底线上深化改革、先行示范。着眼特大型城市运行安全需求,大力推进“菜篮子”综合体和基地建设,继续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提升“圳品”城市品牌。不断筑牢重大风险防范化解防线,更加突出保障药品质量、特种设备和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坚决防止出现“黑天鹅”“灰犀牛”事件。
五是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在推动市场监管能力现代化上深化改革、先行示范。加快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要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坚持科技引领,加快推进智慧市场监管一体化建设。此外,要与时俱进,加快建立更具弹性的审慎包容监管制度,为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创造宽松的创新发展环境。
《深圳特区报》2020-12-23第A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