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时节,舌尖上的讲究
惊蛰之际,气候发生显著变化,人体阳气随之升发,阴气相对减弱,此时肝火易旺,肝脾功能也易失调。因此,饮食方面宜遵循清淡原则,多食用具有滋阴润燥、清热降火功效的食物,如梨、枇杷、香蕉、菠菜、茄子、生菜、黄瓜、菱角等。
此外,惊蛰时节不宜食用过多生冷食物,可适当增加韭菜、洋葱、大蒜、香菜、生姜、葱等温热性食物的摄取。这些食物既能温暖身体、驱散寒气,又有助于抵御病菌。脾胃为后天之本,养护好胃气,阳气方能顺畅升发,脏腑气血得以调和,从而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遵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的原则,适时选择糯米、黑米、高粱、燕麦、南瓜、扁豆、红枣、桂圆、核桃、栗子等性温味甘的食物,以滋养脾胃。
1.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集中用餐时使用公筷、公勺。慎食生冷食物,不饮生水;瓜果洗净后再食用。定期打扫寝室并清理生活垃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外出就餐时应选取有营业执照的餐饮单位。到正规商店里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零食,来路不明、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不可食用。
2.预防野生蘑菇、野菜、野果中毒
随着气候变化,各种菌类进入生长旺盛期,同时也进入了野生蘑菇引起食物中毒事故的高发期。普通人难以准确鉴别有毒蘑菇和无毒蘑菇。此外,无毒蘑菇会与有毒蘑菇混生,外观相似,极易误采误食,导致食物中毒。依据民间流传的“经验”,并不能保证避免误采误食野生毒蘑菇、野莱等野生植物而引发食物中毒。在此提醒各位同学要做到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野生蘑菇、野菜,谨防误食中毒。
3.预防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1)发霉甘蔗
民谚说得好:“清明蔗毒过蛇”。毒变甘蔗中毒是指食用了保存不当而霉变的甘蔗引起的食物中毒。甘蔗霉变主要是由于甘蔗在不良的条件下长期储存,如过冬,导致微生物大量繁殖所致,霉变甘蔗的质地较软,瓤部的色泽比正常甘蔗深,一般呈浅棕色,闻之有毒味,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真菌及其毒素,这些毒素对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有较大的损害。
(2)鲜黄花菜
鲜黄花菜中含有一种“秋水仙碱”的物质,它本身虽无毒,但经过胃肠道的吸收,在体内氧化为“二秋水仙碱”,则具有较大的毒性。鲜黄花菜的有毒成分在高温60度时可减弱或消失。因此食用时,应先将鲜黄花菜用开水焯过,再用清水浸泡2个小时以上,捞出用水洗净后再进行炒食,这样秋水仙碱就能破坏掉,食用鲜黄花菜就安全了。
(3)鲜木耳
春季是南方木耳疯长的季节,有人认为,刚采摘的木耳鲜嫩可口,但大家还是不要立刻食用。因为新鲜木耳含有一种卟啉类光感物质,人食用后,会随血液循环分布到人体表皮细胞中,受太照射后,会引发日光性皮炎。可引起皮肤瘙痒、水肿,严重的可致皮肤坏死。所以,一般认为最好不食用新鲜的木耳,选取干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