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有哪些
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发病具有如下共同特点:
(1)发病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爆发性,短时间内可能有多人发病,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趋势。
(2)发病与食物有关,患者有食用同一污染食物史;流行波及范围与污染食物供应范围一致;停止污染食物供应后,流行即告终止。
(3)中毒患者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
2、常见食物中毒有哪些
(1)细菌性食物中毒
(2)化学性食物中毒
(3)有毒动物中毒
(4)有毒植物中毒
(5)真菌毒素食物中毒
3、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1)保持厨房环境和餐饮用具的清洁卫生。
(2)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和食品原料。
(3)蔬菜按一洗、二浸、三烫、四炒的顺序操作处理,防止农药残留。
(4)肉及家禽在冷冻之前按食用量分切,烹调前充分解冻。
(5)彻底加热食品,特别是肉、奶、蛋及其制品,外购熟食(熟肉等)和隔餐冷藏食品食用前必须彻底加热;四季豆、豆浆等应按要求烧熟煮透。烹调后的食品应在两小时内食用。
(6)妥善贮存食品。食品要贮存在密封容器内,生熟食品分开存放,新鲜食物和剩余食物不要混放。提前做好的食品和需要保存的剩余食品,需存放在高于60℃(热藏)或低于10℃(冷藏)的条件下。
(7)外购熟食(熟肉等)和隔餐冷藏食品食用前必须彻底加热,食物中心温度须达到70℃,并至少维持2分钟。
(8)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点和食品安全量化级别低的饮食店。
(9)少食或不食深海水产品,尤其是赤潮期,严防雪卡毒素中毒;谨慎食用动物内脏,防止瘦肉精中毒,积极关注监管部门有关食品安全预警提示。
(10)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吃生食,不喝生水。
4、食物中毒有哪些表现,如何救护
食物中毒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剧烈的呕吐、腹泻,同时伴有中上腹部疼痛。食物中毒者常会因上吐下泻而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下陷、皮肤弹性消失、肢体冰凉、脉搏细弱、血压降低等,严重者可致休克。因此,及早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必要时给患者消炎、补充水分等对症治疗措施。症状轻者让其卧床休息。如果仅有胃部不适,多饮温开水或稀释的盐水,然后用手刺激咽部催吐。如果发觉中毒者有休克症状(如手足发凉、面色发青、血压下降等),就应立即平卧,双下肢尽量抬高并速往正规医院进行救疗。
如果是集体中毒,救护工作要有条理,还应迅速通知主管部门,保留吃剩下的食物,以利于诊断、治疗或检验调查。
5、食物中毒如何进行家庭急救
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尽快脱离接触可疑污染物;采用自我催吐,自我导泻,自我洗胃方法,尽快清除胃肠道中未被吸收的有毒物质。
中毒严重者(如高烧、便中带血、可能出现脱水和持续腹泻3天以上),以及婴儿、儿童和老人中毒者,均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剧毒毒物中毒,如肉毒毒素、河豚毒素等,死亡率较高,中毒发病后不可耽误时间,应立即送到医院进行救治。
传染性食物中毒,如大肠杆菌O157、痢疾杆菌等,发生感染后应对家庭中进行消毒,以防止人传人的二次传染。采用煮沸消毒法、阳光消毒法,或使用一般家庭用漂白剂、酒精、药皂等既能杀菌。
发生食物中毒后,家庭中凡吃过同样食物者,应密切观察,必要时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