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2-07-12
今天是
归档时间:2022-07-12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其他 > 专题服务 > 消费维权宣传 > 消委会提示

市消委会十大消费陋习评选结果

来源:日期:2008-04-25 00:00字号:    

  为了倡导科学、文明消费的理念,树立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改善消费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引导广大消费者不要忽略并更加重视自身对于社会的责任,更好地开展“消费与责任”年主题活动,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在08年3.15期间开展评点“十大消费陋习”活动。

  活动从2月18日开始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电台等新闻媒体向全市消费者公开征集消费陋习的线索,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参与,截止3月5日,有将近500位消费者以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网上发表意见等形式向市消委会反映了38个方面的消费陋习,有涉及道德层面的、文明层面的、有修养、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生命健康、安全理性消费等。我们组织了消费维权专业人士、学者对38个方面的消费陋习,结合认知度、关注度,以及对社会、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进行评选,从38个不良消费行为中评选出十大消费陋习,并邀请有关专家对选出的十大消费陋习进行点评。这十大消费陋习是:有意购买盗版和侵权产品;过度使用塑料购物袋;钟情一次性消费品;食用野生动物;奢侈炫耀浪费型消费;在室内公共消费场所大声喧哗和吸烟;盲目相信广告宣传和商家的促销活动,冲动消费;消费后不主动琐要消费凭证,签合同不看合同条款和交易条件;自身权益受损后不主动及时维权;明知被劝酒的人要开车,过分劝酒逼酒。在此,市消委会呼吁广大消费者:文明消费不是你个人的行为,文明消费涉及到你、我、他,涉及到我们的家庭,涉及到国家和我们的子孙后代,消费者要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进行认真反思,坚决抛弃消费中的不良消费行为和习惯,做一个有责任心的,科学、理性、文明的消费者。

  消费陋习评选标准:

  有违公序良俗、有违社会公德、造成环境污染、造成资源浪费、降低自身或他人生活质量,以及可能对未来造成不良影响的消费行为或习惯。

  消费陋习一:有意购买盗版和侵权产品

  点评:市面上流行盗版和侵权最严重的产品有:光盘、软件、服装、书籍、手袋、电子产品等。盗版和侵权产品是对知识产权、商标权的侵犯,法律上对于盗版和侵权产品是严厉禁止的,然而不管如何严禁,如何打击,盗版、侵权产品却层出不穷,盗版和侵权现象仍像“顽疾”一样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盗版、侵权产品销路极快,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购买者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这也是政府打击盗版和侵权的最大难点。

  以盗版为例,盗版对正规企业造成致命打击,如软件企业:软件企业的投资主要用于调研和开发,盗版的存在使企业无法收回自己应得的那一部分,导致下一步投入资金的匮乏,令软件企业陷入“作一个倒一个”的恶性循环之中。

  从社会经济的角度看,盗版还将导致国家税收的流失和就业机会的丧失。据了解,1999年全球范围内仅商业软件这一块因盗版所致的经济损失就高达122亿美元,其中包括税收的大量流失。而游戏产业的数字同样惊人,因盗版直接造成的损失约为45亿美元,税收损失为10亿美元,此外还有11万人因此而丧失就业机会。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2006年度中国软件盗版率调查报告》,2006年中国软件全行业的盗版率为24%, 2006年软件产业(包括计算机软件产品、嵌入式软件产品、软件服务与出口)销售额达4800亿元,其中软件产品(包括计算机软件产品、嵌入式软件产品)销售额2736亿元,由此可以推算仅盗版软件一项一年对经济造成的影响是多么触目惊心。

  除了经济上的负面影响外,人们还发现盗版者极有可能发展成为有组织的犯罪团伙,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结果发现其中80%的盗版商都与其它形式的犯罪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个人而言,使用盗版的用户得不到合理的售后服务,盗版软件质量低劣甚至传播电脑病毒。另外,只有几元一张的盗版光盘的质量都比较低劣,很容易造成机械的磨损而影响使用寿命。

  消费陋习二:过度使用塑料购物袋

  点评: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的易耗品,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我们的城市留下了“白色污染”。“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一是过量使用。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零售行业每年要消耗500亿个塑料袋,商场、超市、集贸市场是塑料购物袋的主要销售和使用单位,消费者由于环保消费意识不足在购物时也习惯多要几个塑料购物袋,由此就无限增大了塑料购物袋的使用量,造成自然环境的危害,使我们在自然环境、河流沟渠都可以看到随意丢弃、散落的塑料袋。二是没有得到妥善的回收和处理。日常生活垃圾中有很多的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购物袋,处理起来相当困难,这些废弃物经填埋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导致水质和土壤严重污染,如焚烧会稀放一种叫二恶英的化合物,毒性相当大,能使鸟类、鱼类死亡,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也十分大。

  “白色污染”给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带来的危害是触目惊心的,由一项统计显示,深圳大型商场、超市塑料袋使用量所占比重约是全市总量的七成左右,是塑料袋消耗的主力军。据对全市商业网点普查,深圳350多家大型商业网点一年使用的塑料购物袋保守估计有17.5亿个,这还不包括各类小型商业网点以及批发市场等。因此,社会各界要求治理白色污染的呼声很高,深圳市政府于2001年在全市发出“禁白令”,明确规定“在全市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如今禁令颁布已7年,发泡饭盒仍然没有完全退出市场。《深圳市循环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在消费领域,要增强节约资源和能源意识、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倡导绿色消费方式、推广使用节能节水产品、提倡简化包装和绿色包装、倡导消费绿色标志产品、建设绿色出行环境等。作为消费者,在这场抵制“白色污染”的运动中,要树立健康、文明、科学的消费方式,自觉地减少或抵制塑料购物袋的使用,积极地加入到政府倡导的禁白事业中,为扭转当前“白色污染”泛滥的状况作出贡献。

  消费陋习三:钟情一次性消费品

  点评:我们处在一个一次性消费品充斥的时代,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餐具、水杯,一次性毛巾、袜子,一次性牙刷、牙膏、香皂已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人们在宾馆、酒楼、商场随处可见,用完即扔,很方便,是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产物,同时也是现代人去俭崇奢的消费观念变迁的产物。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一次性消费引发的问题:一是环境污染。一次性消费品用后随意、随地抛弃的现象严重,一次性消费品多为塑料制品,制造了大量的生活垃圾,在处理中与其它生活垃圾一起填埋,埋在地下100年都无法腐烂分解,给环境造成极大破坏;二是资源浪费。一次性消费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疯狂掠夺。每年因生产一次性木筷,我国一年将失去500万立方米木材,我国每年生产一次筷子1000万箱,需要砍伐2500万棵树木,其中600万箱出口到国外,在一次性带来方便、快捷的背后是触目惊心的资源浪费;三是卫生问题。一次性用品作为一种快速消费品难以保证产品质量,由于进入门槛低、监管不严、缺乏严格的卫生标准等原因,一次性用品制造企业良莠不齐,劣质廉价的一次性用品充斥市场。消费者应秉持合理、适度的消费原则,尽量减少或避免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减少对资源的损耗,从源头上降低一次性消费带来的危害,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杜绝急功近利的生产方式,缓解人类与自然、人类与社会的矛盾。

  消费陋习四:食用野生动物

  点评:受食补观念的影响,食用野生动物在中国有相当长的历史,很多人会认为食用野生动物可以达到滋补的目的,有些人还把食用野生动物当作身份地位的象征,这是引发盗猎及走私野生动物现象的根本原因,有些餐馆公开销售或暗地里销售野味,如蛇、天鹅、野猪、野鸡、果子狸、穿山甲等,据有关部门统计,仅广东省一年就吃掉360吨蛇,给自然生态环境平衡造成严重危害。滥食野生动物是一种违法和不值得提倡的消费行为,如果从单纯的保护珍稀野生濒危动物的角度去认识还不够,还应当从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来考虑,野生动物是许多疾病的传染源,携带多种病毒及未知种类病毒可以传染给人类,如田鼠就可以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30多种疾病,因此无论从环保还是健康的角度,都应当彻底摒弃这一消费陋习,改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不要光顾“野味店”,拒绝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制品。

  消费陋习五:奢侈炫耀浪费型消费

  点评:社会上出现的许多奢侈消费,并非一种完全理性的消费行为,如奢侈的各种娱乐活动、奢侈的交际应酬、豪华的婚礼、葬礼、高价年夜饭等花费巨大,追求的并非是一种高尚文明的精神享受,造成的却是极大的资源浪费。高质量、高水平的消费是对劳动交换品的平等支配,是为了满足对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但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浪费,如豪华婚礼上演的名贵跑车,几十辆招摇过市,严重地阻碍了交通,这种炫耀式的奢侈消费,打乱正常的消费秩序,如豪华宴席,丢弃的比吃到肚里的还多,这些不良的消费行为是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背道而驰的。

  消费陋习六:在室内公共消费场所大声喧哗和吸烟(在餐厅表现最突出)

  点评:说到噪声污染,人们大多会想到交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往往很难把就餐环境中的吵闹、喧哗声与噪声联系起来。然而,就餐者体验到的“吵得令人不安”的感觉在生活中经常出现,这种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容漠视的。大声说笑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不经意间转移他人注意力,打破安静的用餐环境,干扰他人正常用餐。要知道,相对独立的用餐空间可能是两个人沟通的桥梁,对某些特殊职业的人来说可能仍是工作时间,频繁的噪声不仅淹没了正常的谈话声,也是对其他用餐者极大的不尊重。

  事实证明,很多餐厅纠纷是因为邻桌大声喧哗引起的。这是因为,除了影响就餐者的正常语言交流外,人为噪声还极易对人的情绪产生负面影响,使人情绪压力加大,导致暴躁、易怒、不安。因此,用餐者在自己放松的同时,也要照顾别人的情绪,惬意的就餐环境应该由大家共同创造和分享。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就餐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就餐时,消费者购买的不仅仅是食品,还包括良好的用餐环境。在注重饮食卫生的同时,餐馆酒店的经营者和消费者也应该共同维护环境文明,给所有人一个安静、温馨的就餐环境。

  室内公共消费场所吸烟,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污染了室内环境,令到其他消费者十分反感,二手烟对身体的危害比一手烟更大。

  医学专家说,中国受被动吸烟之害的人数高达6亿,建立无烟的社会环境秩序和提高不吸烟者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是控烟工作的当务之急。    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常务理事、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副教授何耀近日在第八届全国吸烟与健康学术讨论会上指出,中国被动吸烟状况相当普遍,尤其是对妇女和儿童的危害更为严重。

  消费陋习七:盲目相信广告宣传和商家的促销活动,冲动消费

  点评:消费者盲目相信各类商品和服务的广告宣传和商家促销,不经过深思熟虑,就轻易买下某件商品或接受某项服务,最后发现要么买到一堆不需要或不实用的商品,要么根本不是广告宣传的那么回事,有的甚至造成身心伤害,比如在美容、保健品、服装、电子产品、减肥、增高等消费方面尤其突出。

  有些消费者面对各种“韩式美容”、“光子嫩肤”、“无痛拉皮”、减肥、增高等五花八门的新技术广告,很容易轻信,以为美容医生就是魔术师,一夜之间就能将自己变成想要的模样,盲目轻信后,往往不对美容手术详细了解和评估,甚至不到正规的医院找有资质的医生施行手术,造成美容不成反而被毁容,使自己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其实容貌不是衡量美丽的唯一标准,消费者应当更注重学识、气质、品德的修养,美容要防从众跟风心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找有资质的医生就诊。

  消费陋习八:消费后不主动索要(保存)消费凭证,签合同不看合同条款和交易条件

  点评:消费者在消费后不主动索要并保存消费凭证或签合同不注意阅读合同条款和交易文件,轻易下笔就签上自己的名字的情况比较普遍,一旦在消费过程中遭受商家违约、侵权行为或与商家发生消费纠纷,才后悔自己当时没索要和保留消费凭证作为证据提交或签合同时过于草率,造成维权困难,同时也造成有关部门的取证调解也将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造成政府行政资源的浪费。

  消费陋习九:自身权益受损后,不及时主动维权

  点评:消费者在权益受损后,由于维权意识淡薄、怕麻烦或其他原因没有及时去跟经营者协商或向有关部门反映,导致错过了维权的最佳时机,过后想起要维权,面临证据提交、时效等方面的困难。

  消费陋习十:明知被劝酒的人要开车,过分劝酒逼酒

  点评: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酒是联络增进感情、结交朋友的一个重要纽带,“无酒不成席”、“感情深一口闷”等观念更是深入人心。然而,在现在社会中因为过分劝酒逼酒,而导致安全事故的事件屡屡发生,特别明知被劝酒的人要开车,却一味猛劝,最后酿成恶果。首先,劝酒,强迫别人喝酒是一种不文明行为;其次,喝酒、划拳、喧嚷影响周围就餐的人;第三,酒喝多了导致酒后失态,有时还会误事,有些人甚至耍酒疯、拳脚相向,不仅起不到拉近关系的作用,反而会损害人际关系。

  据公安部门的统计,我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有数十万起,其中死亡事故50%以上都与酒后驾车有关。劝酒逼酒引发的纠纷日增,促使法律开始对其进行裁定。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劝酒者应认识到劝酒的严重后果及责任,再不要轻易拿别人的健康和生命开玩笑。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曾做过“你对中国人饭桌上劝喝酒的习惯怎么看”的调查,50%的人比较反感,认为是陋习应该抛弃。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柯清林教授说:“劝酒逼酒严重损害身体健康,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肝硬化、心脏病等均与酗酒有关,劝酒逼酒是用‘友好’的名义毫不留情地摧残他人的身体。”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

党政机关标识 |主办单位: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知识产权局) 网站标识码:4403000004 粤ICP备15042059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947号 | 网站地图 - 网站概况 - 版权保护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7010号工商物价大厦办公时间:09:00-12:00,14:00-18:00(工作日) 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简介 信息无障碍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