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无酒不成席”,新春佳节,亲戚相聚,朋友相约,开怀畅饮,举杯同庆,是我国历史悠久、极富民族特色的春节食俗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应酬,人们常常通过饮酒碰杯相互祝福,增添喜庆气氛。但是,过度饮酒不仅伤身害命,还贻害家庭以及社会。
研究表明,酒精消费比其他因素更多地引起疾病、损伤、残疾和过早死亡,已成为对全球健康严重的危险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因酗酒死亡的人数达180万人,至少60种疾病与酒精有直接关系,我国每年有11万多人因过量饮酒导致酒精中毒死亡。酒精消费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极其严重,凶杀案、强暴事件及交通事故等多与饮酒过量有关。
为了社会的和谐、有序,为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在鼠年来临之际,深圳市消委会提醒广大消费者:严格控制酒量,讲究饮酒方法,不斗酒、不醉酒、不酗酒,适量、健康、文明饮酒,共度和谐春节。
一、科学健康饮酒,重在控制酒量。酒有多种,性温而味辛,适量饮用能疏通经脉、行气和血、温阳祛寒,还能补益肠胃。但是,过量饮酒却会造成人体肝脏、 心脏、肾脏及其他脏器的损害,如胃(表现为呕吐)、大脑和小脑(表现为神志不清,天旋地转)、肝(表现为面红耳赤)、肾(表现为脸面青白、尿赤或排尿不正常)等。医学资料表明, 正常成年人每天能代谢的酒精量最多不超过150克,一般人的酒精致死量为5~8g/kg;人体肝脏每天能代谢的酒精约为每公斤体重1克。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王毅军教授建议,低于60公斤体重者每日摄入酒精量最好掌握在45克左右,换算成各种成品酒应为:60度白酒50克、啤酒1公斤、威士忌250毫升。
二、科学健康饮酒还需讲究方法。除不能过量外,饮酒还特别要注意方法:一是不饮急酒、闷酒,要在身体和情绪正常的情况下饮酒,空腹、睡前、感冒或情绪激动时不宜饮酒;二是不饮混合酒,混合的酒更易伤胃,容易醉,白酒也不要与其他的碳酸饮料混着喝;三是饮酒时切忌用咸鱼、香肠、腊肉下酒,此类熏腊食品含有大量色素与亚硝胺,与酒精发生反应,不仅伤肝,而且损害口腔与食道黏膜,甚至诱发癌症;四是《本草纲目》有载:人知戒早饮,而不知夜饮更甚,一般来说,每天下午两点以后胃中分解酒精的酒精脱氢酶浓度较高,饮酒较安全。五是酒精对黏膜和腺体有刺激作用,引起食道炎、胃炎、胃出血、胰腺炎等,如果春节喝酒比较多,节后一定要多注意对胃的养护。
三、注重酒德,文明饮酒。酒德是我国酒文化所提倡的饮酒之德,古人在《酒政》中提出饮酒要禁忌“华诞、连宵、苦劝、争执、避酒、恶谑、喷秽、佯醉”,从周代就大力倡导“酒礼”与“酒德”,并设有酒官,强制限酒。作为现代公民,在饮酒时更要发扬“制止滥饮,提倡节饮,文明饮酒,科学饮酒”的酒德,特别要反对“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宁伤身体,不伤感情”等错误的饮酒观念和不好的饮酒习惯。
四、珍惜生命,切忌酒后驾车。科学数据显示,酒后驾车发生事故的概率是没有饮酒的16倍。饮酒者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50毫克时,反应能力有所下降;达到150毫克,反应能力下降50%,动作失调,手脚失控,极易造成车祸。
(市消委会办公室吴爱民)